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过年的快乐本该很简单

国内 南方日报 2015年02月22日 09:3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工作怎么样、对象找到没、工资拿多少、房子买在哪……对于在外打拼的“漂一族”而言,亲朋好友的诸多“拷问”,勾起了许多人心底的焦虑,被视为“比春运更难熬过的年关”。从“拷问症候群”到“过年恐归族”,铭刻在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春节”烙印,在社会心态的沉浮中,正被重新诠释。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不仅是亲情团聚与人际的沟通,更是家人的殷切期盼。随着春节临近,“过年回家吗?什么时候回?”成为最频繁的问候语。离乡在外的游子捆好行囊、备齐礼物准备回家团圆之时,一些人因种种原因不愿回家或者害怕回家过年,纷纷跻身“恐归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调查1840名职场人士,超七成被调查者表示身边存在“恐归族”,超四成人坦承自己就是“恐归族”。

  国人多有一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情结,如果没有混出“名堂”,春节回家就很容易撩拨起那根最敏感的神经。这些“恐归族”往往受过良好教育,承担了家庭较高的期望,并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来自家人亲友的期望和关注就会更高,这也无形中加大了他们对回家过年的恐惧感。其实,对父母来说,儿女能不能挣到大钱并不重要,儿女健康、走正道,心里有爹娘,比啥都重要。

  过年“恐归”,说穿了还是“面子”在作祟。红包数额一定要拿得出手,礼物一定要上档次,聚餐一定要星级饭店。回家过年是我国的传统习惯,这种习惯不是述职报告,不是表彰大会,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团圆。春节,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一次集体约会,只不过对象是亲人。约会的情怀,就是要“在一起”,团圆、团聚,哪怕只见一面,心就安了。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过年的快乐应该很简单,回家一起吃顿团圆饭。然而,越来越多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却拉开了游子与父母的距离。那些害怕回家过年的“恐归族”,更像一种庸人自扰,而这往往干扰整个家庭的过年氛围。还“年”本色,过年就是休养生息、联络感情的时候。过年回家,走亲访友,可以让人从家人朋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慰藉,从而充分发挥“过年”这一仪式在心理上除旧迎新的意义。就像歌曲《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唱的,春节本来就是回家团聚的日子,不管从事什么职业、经济状况如何,都应该趁着春节放下心里的包袱。

推荐阅读 春节 | 恐归族
我要纠错编辑:赵春晓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