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特约评论员王昌林

  近年来,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进入调整和转型期,但这并不是表示经济增长的结束,而是进入到增速换挡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我国消费增长潜力巨大。2015年,中国消费增长1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但这是在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下降造成的,消费增速本身并没有明显提升。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的消费潜力将不断释放出来。同时,我国投资还有较大空间。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只有56.1%,中西部地区更低,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2014年,中国铁路按人口路网密度仅为0.82公里/万人,相当于美国的2/5、日本的1/5、德国的1/10,低于金砖五国平均铁路密度19%。公路密度相当于美国2/3、韩国1/2、印度1/3、英法1/4、日本1/7,低于金砖五国平均水平。另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也很大。出口方面,2015年我国出口出现负增长,但主要产品实物量进出口指标保持正增长。未来一段时期,随着经济转型,高科技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潜力较大。

  其次,从供给看,我国产业增长具有很大空间。目前,中国经济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进入到向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为主导的阶段转变时期,金融、健康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等行业需求将快速增长,现在存在的主要矛盾是这些行业需求很大但有效供给不足。比如,目前健康服务占GDP的比重不到2%,远低于世界5%以上平均水平,需求很大,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金融、教育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也存在很大差距,巨大的发展潜力远未释放出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方面,“十三五”期间,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突破,以及国家对信息化、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等投入不断加大,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能源等行业将快速增长,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5%以上。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人均住房面积等也还存在差距,重化工业仍具有一定发展空间。

  第三,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看,虽然近年来我国传统的低成本人口红利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队伍规模庞大,人力成本仍然较低,且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每年有700多万大学生毕业,拥有的科技人员数量世界第一,研究开发投入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创新发展的潜力巨大。

  因此,不论从需求和供给看,还是从发展阶段看,中国经济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只要我们准确把握现阶段的历史方位,只要我们把13亿人口的市场开发好了,只要我们把巨大的创新潜力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增长不是问题,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作者王昌林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参与调查:“十三五”规划,哪些红利与你有关?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