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国务院再出重拳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权力关系与行政逻辑虽然逐渐清晰,但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待改进之处,权力“越位”、“缺位”现象依然较多,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仍然不够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仍需进一步深入,简政放权仍是事关改革大局的问题。[详细]

1

一个行政审批环节的有无必要、合不合理,有过办事经历的企业负责人和民众比上级部门、审批部门了解得更透彻,也更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不得不说的是改革越是深入,涉及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含金量”越高,触及的利益越深,遇到的改革阻力越大。[详细]

2

从某种角度来说,行政审批“长征图”是政府改革的“作业图”,去冗瘦身,减量提质,应当对症下药,标本兼治。首先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把那些可由市场调节和法治管理的职能,分离出去,缩回政府伸长的手。其次,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精兵简政。[详细]

3

在前几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中,教育行政部门也有所作为,但客观而言,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并不涉及核心权力,因此舆论普遍对教育放权并不乐观,认为教育行政部门不愿意放掉手中的核心权力。这次取消国家重点学科审批,多少让大家看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动真格放权的希望。[详细]

4

行政审批项目“早产”固然不妥,但“该产不产”甚至“难产”也同样不能美其名曰慎重决策,无论如何,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理应精简,而不能反成阻碍项目落地的“九九八十一难”,而“难产式”审批背后的权力设卡与寻租,也尤需警惕。[详细]

5

审批改革,终需审批程序精简,它不只包括“减量”,还涵盖“提质”。若只改“壳子”不改“里子”,只有纵向层面的“简”,而没有横向维度的“精”,必然会导致改革悬在半空。到头来,只有“精简假象”,改革也徒有“花架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