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评

551

央视网 > 新闻台 > 评论频道 > 央视网评

网络“透明社会”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是第一步

特约评论员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 姜淑丽

相关评论:
    保护个人信息,别让网民“裸泳”
    像打击醉驾那样打击贩卖个人信息
    互联网应有不虚拟的法律责任
    还网络清明是民意所趋
    网络立法是保障草根权利的基础
    网络管理立法应符合国情
    对网络立法的几点思考
    网络管理立法应符合国情
    网络立法 电子证据研究需要先行

互联网是虚拟的,但是网络是个“透明的社会”。若没有有效的法律规则,整个网络系统都将是危险的。在网络中充斥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信息是网络中最基本的要素,在网络空间中个人信息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网络将失去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力争让民众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够保护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基本权利。

我国对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目前仅有刑事和行政的处罚手段,而民事处罚较少,因此使得大量的网上侵权行为发生后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这对于规范网络的有序、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值得庆幸的是,12月28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最高立法层级明确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方向,明确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决定中还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原则等做出了规定,表明国家在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方面的立场和态度。

但是我们也看到该决定对于具体的行为规则和惩罚措施还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机制配合,因此目前需要梳理我国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尽快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立法,科学的设置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细则,明确信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界限,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同国家、社会、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等。国外通过立法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成为一种趋势。例如法国1978年就通过了《数据处理、档案与自由法案》,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保护个人隐私和自由,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通常需要向该部门申报或者获得许可,并接受其相关检查;对于违反相关法律者可以罚款最高至30万欧元或5年监禁等。除了《信息、档案与自由法》这部基础性法律以外,法国在2000年后,还相继颁布施行了《数字经济信息法》、《互联网创作保护与传播法》以及《互联网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法》等,不断细化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条款,对个人信息开展全方位的保护。

个人信息的保护仅仅靠立法这样的外部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高服务提供者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水平以及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我国长期以来对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不够重视,不论是服务提供者还是网民个人的网络信息权观念都比较薄弱,这是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积淀所致。网络用户沉浸在各类不断更新的互联网应用体验中不能自拔,并且已经习惯了无视自身信息甚至权利被滥用。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是用户个人信息的主要收集者,也是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主体之一,而恰恰相反,在实践中,服务提供者却是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的责任主体。服务提供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在没有经过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或者将这些信息出卖。因此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服务提供者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不仅不能将用户的信息以各种形式出卖,而且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尽可能的保护用户信息不被泄露和窃取。

互联网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未来互联网的发展程度我们无法预计,网络发展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但是个人信息保护是网民最基本的权利,如果该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后出现的新问题将会愈演愈烈,给人们造成的危害也将会更大,因此必须内外两种力量齐发力,保证网络的发展能够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专栏作家

中日当建构关于战争的共同记忆

中日当建构关于战争的共同记忆

胡澎,史学博士,民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日本东洋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安倍先生应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应持有自知之明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一个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辩证法,就不懂国际关系,不懂战争。

让宅基地成为财产

让宅基地成为财产

傅蔚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财产法、城市化与政府监管。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农地征收制度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学术刊物和公共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识

第375期:孤有所养的中国难题

在官方难以提供足够完善的孤儿福利救济的情况下,是否给民间力量一个规范生长的空间和支持?问题是时代的符号,对问题的求解是对时代的注解。[详细]

第374期:黄灯新规,习惯之争非规则之争

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有太多的陋习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设施需要去修葺,车轮滚滚,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后。[详细]

第373期:中国梦:每个人丰满的现实

要坚持推进改革,释放个人的自由,让更多人发展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未来必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详细]

第372期:日本纠结的强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视着它身旁所有的强者,从盛唐到欧美,从中华文明到工业科技。一路走来,大和民族时而谦卑恭谨,饥渴地学习一切新知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强;时而自大傲慢,以变强为圭臬,不断扩张、征伐。[详细]

第371期:美国梦:鸿鹄志远 天道酬勤

“美国梦”已经成就了一个国家和无数国民。无论美国人如何讨论它,都不是考虑是否放弃“美国梦”,而是如何修复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荣和背后的精神内涵,都值得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去学习和借鉴。[详细]

第370期:求索俄罗斯:东方还是西方?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的双重矛盾性质的国家。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详细]

第369期:国家精神之:德国的理性与激情

理性的德国沉稳、严谨;激情的德国把国家与荣誉看得无比崇高。在短暂的统一历史中,德国国内一直在按照自身认为正确思路审慎前行。[详细]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无论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变的是他们控制成员,疯狂敛财的本质。但只要看清他们的本质,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会被他们迷惑。[详细]

第367期:大和魂,纠结的强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异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秀丽的菊花,一手提着锋利的刀剑,总是神情紧张地耸立在地球之颠。[详细]

第366期:安倍晋三,不只是“右翼”

擅长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晋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对中日关系而言不会是一件坏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