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看病只能碰运气?央视网记者亲历父亲重病急救全程

    这是一个央视网记者的亲历,她是一个为救病危父亲的女儿。为了给父亲抢夺救命的时间,她也希望得到“特权”。为了20万元手术费,毕业才一年的她四下筹借,也想给医生塞红包。父亲病危,救护车却因不能跨市而拒绝……[详细]


    个案有其极端之处,但我们想邀请网友参与讨论:今天的你,如何看病?如何与医生相处?

中国医患百态

患者

医患关系 央视网

罗 彦

人民日报记者吐槽:带孩子看病 差点遇意外

“医生开错药了,输液执行单有问题,只需一瓶阿奇霉素。”护士听后,没有去请示医生,直接用记者给的注射液和一瓶阿奇霉素,注入粉剂开始输液。“如果当时没有及时纠正,输液出了问题怎么办?”【详细

医患关系 央视网

王二丫

央视网记者:如果没有偶然,结果会怎样?

平日里,我厌恶特权、看不惯找关系走后门,那些日子里,我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但当时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有的行为只受一种意识支配:一定要救爸爸!可我多么希望,是制度而非“特权”让住院顺理成章!【详细

患者家属
医生家属

我曾凌晨起床去挂号,排队几小时看几分钟的专家门诊。每当我窝火想对医生发作时,我会想,此刻我的丈夫正在为其他患者服务——他可能连续上班30小时,还有一台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在等着;他可能一上午接诊近百人,还有12小时的夜班要面对……【详细

患者害怕医生不严谨谋私利,医生抱怨患者难缠?

有些人脾气暴躁,来看病拍桌子砸门,对医生指手画脚,要求医生如何如何。我只能在他划定的范围内治疗他。你说什么他都不相信,就是一味地觉得你就是想赚他的钱。你给他开药做检查,他觉得你动机不纯,总问能不能用便宜的药,能不能不检查。【详细

医生
网友

医患关系 央视网

@纸建筑

人们为什么对杀医冷漠?

诊疗、手术、护理等直接医疗服务费用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医生和医院无法靠此为生。但体制却允许医疗机构借道药品和设备谋利,高等级医院和专家级大夫更可藉此获利丰厚。在公众眼中,这几乎等同于谋财害命。

他们为何眼睁睁看着医生被杀?

目前,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非常缓慢,医疗体系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大量的医疗设备和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基层的医疗服务却非常薄弱,于是,大医院人满为患,排队难、看病难,时常引发纠纷,而基层医院门可罗雀。

网友

医患矛盾,症结何在

怪患者?

白岩松:患者对医学缺乏了解

“温岭伤医事件的凶手,一直对医生的治疗不满意,即便专家都认定医生对他的治疗没问题,可他还是不接受。而他对医学的了解几乎谈不上,但他一直相信自己的怀疑,终于酿成大祸。”


王二丫:病人家属,请了解亲人的病情!

“其实,救治病人绝不仅仅是医生和医院的责任,如果那名死者的家属能少一些慌乱,带好患者的病历,早一些时间送到医院,少一些重复检查造成的时间消耗,会不会是另外的结果?”

怪医生?

复兴论坛网友:医生和医院唯利是图

“医生不救死扶伤了,医生和医院唯利是图,院长们要贪污,都要百姓的钱。一个感冒就是千把元,医患不紧张才怪。”


何先武:一些医生医德沦丧

现实中,一些医院和医生拿患者生命当儿戏,他们盯准的只是患者的钱袋子。医务人员医德丧失、漠视生命导致恶果的事屡次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医患关系紧张,其实与一些医院和医生医德沦丧、漠视生命不无关系。

怪体制?

网友:“以药养医”让人们对杀医冷漠

医生可以由国家来养,也可以交给市场去养,或者如多数现代国家那样,通过保险结算去养,但就是不能用药来养,这没有体现任何体制之优势,牺牲品是民众、也是医生,真正获利者只有少数人。


白剑峰:暴力伤医折射体制积弊

医生付出的劳动无法从技术收入中得到补偿,只能从药品和耗材中获得。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

获得 获得 获得

专家支招

医患关系 央视网

陈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跟以药养医说再见

“以药补医”让医务人员蒙羞,使得公立医院行为扭曲,也让人民群众不理解,医患关系也会受影响。脸上抹着黑,怎么教别人讲卫生?医生不能靠卖药来养活自己。只有彻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医生才可能通过劳动获得合法且有尊严的收入,才能使医务人员将全部精力放在事业上,也才能真正从制度上建立、维护、发展医德医风。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维护“大医精神”的制度保障。此外,政府还要努力加大投入和医保补偿力度。

医患关系 央视网

黎介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

医生要有一辈子爱病人的医德

从医64年,我觉得,成为一个好医生,就是要一辈子爱病人。我始终坚信最大的医德就是爱病人。冷漠对患者的伤害,有时比病情本身更具杀伤力。医生跟病人中间不是单纯业务关系,而有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为医生的对象是病人,目的是解决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因此,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他始终爱着眼前的生命。医生和患者多交流,真正的能够把病人作为自己的亲人那样去看待、去照顾,同时患者多理解,应该知道有些要求是不能达到的。

医患关系 央视网

王辉广东医患纠纷人调委副主任

发展第三方仲裁机构

医疗纠纷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医护人员受伤甚至致死事件也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第三方的介入有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第三方调解机构是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中间方。在这一机制下,对患者认为利益受损而提出的赔偿要求,医护人员需提供相应材料进行配合。第三方调处机制,构建了医患平等对话的平台,有助于减少“医闹”。成立不到半年,广东省医调委就正式立案调处医患纠纷273件,应急现场处置医闹事件52次,其中90%的案件得到成功调处。

他山之石

值得中国学习的德国“医药分业”制度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医药分业”的国家之一。“医药分业”是指为了规范医师和药师的执业活动,医师和药师分别负责各自专业范围和业务工作的分工。医师专职于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处方等医疗服务,药师则专职于根据医师的处方调配药品,审核医师处方、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用药指导等药事服务。医药分业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医院不设门诊药房,只设住院部药房,门诊患者凭医师处方,自主选择社会药店购药。【详细

加拿大就医:看病虽“慢”,但是不难

在加拿大看病,和中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除非急诊,根本不用去医院,而是先预约自己的家庭医生。加拿大的家庭医生网络遍布各个社区。新移民往往先建立个人医疗档案。对于加拿大居民来说,无论收入高低,都可以获得同等水平的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即便是购买了商业保险的患者,虽然在病房等级、私人护理、自费药等方面有能力选择更高的标准,但在检查、治疗过程中的轮候期没有任何特殊优待。医院不会出现排队“加塞儿”的现象。【详细

美国医疗制度下很难遇到“医闹”

在美国,不论是医院、医生,还是病人都更依赖于保险公司。医生每年都会购买医疗理赔保险。购买了这个保险以后,如果出现了医疗纠纷,病人就会直接和保险公司交涉,交涉不成还可以将医生告上法庭。如果法庭判定病人胜诉,保险公司将会依据法庭判定结果赔偿病人的损失。这样,医生不会遭受巨额索赔,病人也可以顺利得到相应的赔偿。在整个诉讼过程中,除了在法庭上,病人和医生几乎见不到面,争执也就极少发生了。【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