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评论2013年终策划

雾霾,这个词语用自己的方式飘入寻常百姓家,成了街知巷闻的新词汇。要知道一年前,拼音输入法的默认词条里还没有收录它。健康威胁像空气一样包围在我们的四周,这句话本应是个比喻,不幸成了现实。食品、空气、毒地污染、危险的疫苗,我们小心翼翼,不知道下一个威胁将会是什么。2014,健康的生活应该理所当然,它不是梦想,也不是奇迹……

No.1 中国“毒地”地图知多少

“毒地”也称为“棕色土地”,在我国,“棕地”一般是指工厂已经搬迁,但还没有开发的受污染地块。比如,“亚洲最大居民社区”天通苑就属于典型的“毒地”。

来自地下的梦魇

当人们对畸高的房价难以承受,攒足首付钱终于买到一处“蜗居”时,也许更难以承受的是房子建在“毒地”之上。北京、武汉、南京等城市都发现过“毒地”。关于“毒地”危害最知名的案例,是美国的“拉夫运河事件”:一位叫洛伊斯·吉布斯的母亲发现患病的儿子与小区附近的拉夫运河有关,它曾经堆满化学废物。受到污染的“毒地”可以导致肿瘤和癌症、荷尔蒙系统异常等严重危害;并且毒性释放过程可达百年。

在污染治理责任认定上,国务院曾经做出“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可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毒地”修复困境责任难以界定,尤其难以追索历史污染者,于是,“到底谁来承担土地修复资金”,一直争论不休。所以,中国的“毒地”治理任重而道远。 [详细]

央视网评论2013年终策划
No.2 雾霾,年度流行词汇背后的生存危机

2013年,“天气”位列百度搜索风云榜的首位;淘宝网友花了8.7亿元购买对抗雾霾的用品;雾霾走出北方,几乎席卷整个中国。这一年,我们前所未有地关注起环绕我们的空气。

雾霾困锁下的中国

一名北京的小男孩笑着说,自己只要早上看到了蓝天,就知道前一天晚上刮大风了。驱除雾霾靠风吹,这是无奈的事实,我们正在用一个雾霾封锁的国家迎接孩子们的童年。治理大气污染,英国用了50多年,德国用了30多年,日本用了20多年。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严重程度更深,范围更大,治理起来也更困难,并且今后中国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由此专家预计,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消除雾霾重现蓝天,可能还需要20至30年以上。

雾霾下的生活催生了“口罩族”、“绿植控”、“宅生活”,以及“环境移民”。各地气象部门提出了“借风”、“借雨”的方式以消减雾霾。在真正的改变来临之前,人们寄希望于每一次大风,也许,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详细]

央视网评论2013年终策划
No.3 “食”面埋伏:舌尖上的红线

对食品安全,我们早已不再期待零风险。不少人只是指望“别吃死人”。不是我们对食品安全不当回事,而是对现实既不满又无奈。灰色幽默式自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

舌尖上的红线在哪?

老话讲,民以食为天。2013,中国人全年忧天。

春,北有“沙逼北京”,南有“猪投上海”。大量的死猪意味着:要么是猪,要么是水,要么是水和猪——都出了问题。夏,内地人忙着和香港人乃至全世界抢奶粉。大陆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从香港代购进口奶粉风潮兴起,以致于香港上演“奶粉荒”。秋,“转基因”吃还是不吃?这是一个问题。转基因的真相有很多面,当真相超出人类目前认知能力时,我们需要的是自主选择权。冬,习近平“意外”现身庆丰包子铺。主席来吃过之后,他们应该不敢拿这荣誉不当回事吧!商家生产的食品有没有问题?这个疑问应该由各级政府来鉴定,而不是靠老百姓的胃来“评估”。 [详细]

央视网评论2013年终策划
No.4 转基因食品,中国人纠结的是“知情权”

对一些国人而言,“转基因”仍是“不可信任食物”的代名词。不少网民认为,转基因作物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这反映出公众的不信任。

转基因带来的“势不两立”

即便是转基因作物大量存在的发达国家,民间也存在对转基因食品的不信任感,存在着反转基因的声音。在充分公开辩论的条件下,转基因食品并无遭禁止之虞,但同时,多数国家也会要求在转基因产品上专门作出标注,以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在中国,转基因技术依然容易被“妖魔化”,反对转基因的声音能够获得支持,缘于民众没有知情权,不能获得权威的解答;转基因作为一种典型的“知识鸿沟”,把世界切成了两半,专家知识和日常感知在此无法调和。当百姓对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能做出判断之时,政府具有科普宣传的义务,而不能把转基因食品吃还是不吃的疑问,抛给民众。 [详细]

央视网评论2013年终策划
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