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台 > 评论频道 > 名家专栏

石原新党,诞生之日已垂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宋均营 2012年10月27日 09:30

10月25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突然辞职,宣布组建新党,一年来被广为揣测的石原计划终于浮出水面。石原是日本右翼的典型代表,属于原教旨主义反华分子,是今年中日“钓鱼岛之争”的始作俑者。在中日关系空前紧张及日本政局“流动化”之时,“石原新党”将给日本政坛带来新的变数,但囿于各种局限其前景并不看好。

石原是日本政坛的一个“怪胎”。他出生于1932年,于战前度过了“军国少年”的时光。上大学时发表《太阳的季节》,获芥川文学奖,成就了“文学青年”的梦想。1968年石原投笔从政,直到1995年一直是国会议员。1999年脱离自民党当选东京都知事,连任四届。 “军国少年”奠定了其保守右翼的基本政治理念,“文学青年”助长了其爱出风头、极端狂妄、歇斯底里的性格特征。有研究石原慎太郎的分析认为,与明星弟弟石原裕次郎及好友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竞争意识让他产生了“自卑情结”,而弟弟的病逝以及好友的自杀更让他感受到了“挫败心理”,这些因素塑造了今天这样的石原慎太郎。他常口吐暴言,不惜以反社会反常识的极端言论博得关注。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明显人格缺陷的政客却能以高票四次连任东京都知事,实在是日本政坛的“异数”。

今年4月,石原挑起“购岛”闹剧。当时舆论认为其意图是为组建新党或帮助其子石原伸晃竞选自民党总裁积累资本。在竞选期间,石原新党的风声消停了一段时间。如今儿子失败,“老子出场”的顾虑自然消除。

此时成立新党,也与石原本人的政治嗅觉有关,近期日本政坛的一些变化让他感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野田首相在通过“消费税”法案和否决对其“不信任案”问题上为争取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支持,曾承诺将于年内解散国会重新大选。在10月19举行的三党党首会谈中,野田“耍赖”不愿意提前大选导致会谈失败。今后,自民党和公明党对民主党的不合作态势将会加强,这会导致野田政府的政权运营能力大大降低,很可能会于年底或至迟于明年年初解散国会举行大选,当然随着内外难题的加剧提前举行的可能性也在上升。当前日本国民对民主党和自民党都不满意,期待所谓的“第三极”势力崛起,打破现有体制实现“第三次维新”。作为“第三极”势力的主要代表,政治新星大阪市市长桥下彻领导的“大阪维新会”在9月更名为“日本维新会”,迈出了“参与国政”的第一步。桥下彻将自己比附为幕末维新志士,他将自己的政治团体命名为“大阪维新会”和“日本维新会”就可见其端倪,“日本维新会”所提出的“维新八策”也是对坂本龙马“船中八策”的模仿。石原受此启发,也希望在东京搞点新政与大阪遥相呼应。幕末时期,在内外交困下,正是土佐、萨摩等地方雄藩以“下尅上”的方式促成了“明治维新”。石原希望与“日本维新会”联起手来,走“地方包围中央”的路线。

桥下彻虽同意与石原保持合作,但两党合作能走多远仍不确定。从10月13日石原与桥下会谈后的发言来看,双方在打破中央集权和官僚统治方面存在一致,但在修宪和核电政策等具体政策方面亦有分歧,而且桥下彻等人是否会让自己的新锐面孔被石原这张“老脸”所盖仍属未定。对“日本维新会”来说,一种更为松散的遥相呼应也许更为有利。石原还明确表示,不会与小泽一郎的“国民生活第一党”进行合作。“石原新党”目前所依托的是另一右翼分子平沼赳夫所创设的“奋起日本党”,共有5名国会议员,可谓势单力薄。

在当前日本政坛集体右倾的情况下,“石原新党”的政策主张已无“奇货可居”,只能靠提高极端激烈的调门来吸引眼球。石原挑起“购岛”闹剧致使中日关系紧张,引发国内批评,副首相冈田克也近日就曾公开批评石原“不负责任”。今后钓鱼岛僵局持续,批评声音或许更加高涨。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表示希望在大选之后实现政权重组,对“石原新党”挖自民党墙角的做法抱有警惕。经团联会长米仓弘昌对“石原新党”的成立表示忧虑,就连东京都议会都批评石原“在知事任期内中途撂挑子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他已经是过气人物”。在日本希望“钓鱼岛”问题转圜从而减少经济损失的背景下,“稳健右翼”也许比“极端右翼”更为国民所接受。

当然,“石原新党”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其代表石原已经年届八十高龄,不管是生理生命还是政治生命都所剩无多。也许石原正是认识到了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干脆放手一搏,以“复归国政、奉公报国”的名义实现他政治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赌博。作为一个宦游政坛多年的政客,石原以前也并不是没有赌过。在他担任自民党国会议员的壮年时期,曾组织成立了一个极右组织“青岚会”,因其过于极端与暴力,未能搞出多少名堂就名存实亡。如今的石原,其政治头脑是否更加成熟了呢?好像也未必。1975年,42岁的石原在与71岁的美浓部亮吉竞选东京都知事时口吐暴言,“把政治托付给那样头发稀疏的六七十岁老人的时代该结束了”。照此理论,年届八十的石原仍不断跳梁雀跃,是不是脑子全都坏掉了呢?

专栏介绍

宋均营

宋均营

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3—200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2008年进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

研究领域:日本外交、亚太区域合作

专栏作家

中日当建构关于战争的共同记忆

中日当建构关于战争的共同记忆

胡澎,史学博士,民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日本东洋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安倍先生应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应持有自知之明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一个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辩证法,就不懂国际关系,不懂战争。

让宅基地成为财产

让宅基地成为财产

傅蔚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财产法、城市化与政府监管。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农地征收制度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学术刊物和公共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识

第373期:中国梦:每个人丰满的现实

要坚持推进改革,释放个人的自由,让更多人发展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未来必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详细]

第372期:日本纠结的强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视着它身旁所有的强者,从盛唐到欧美,从中华文明到工业科技。一路走来,大和民族时而谦卑恭谨,饥渴地学习一切新知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强;时而自大傲慢,以变强为圭臬,不断扩张、征伐。[详细]

第371期:美国梦:鸿鹄志远 天道酬勤

“美国梦”已经成就了一个国家和无数国民。无论美国人如何讨论它,都不是考虑是否放弃“美国梦”,而是如何修复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荣和背后的精神内涵,都值得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去学习和借鉴。[详细]

第370期:求索俄罗斯:东方还是西方?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的双重矛盾性质的国家。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详细]

第369期:国家精神之:德国的理性与激情

理性的德国沉稳、严谨;激情的德国把国家与荣誉看得无比崇高。在短暂的统一历史中,德国国内一直在按照自身认为正确思路审慎前行。[详细]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无论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变的是他们控制成员,疯狂敛财的本质。但只要看清他们的本质,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会被他们迷惑。[详细]

第367期:大和魂,纠结的强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异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秀丽的菊花,一手提着锋利的刀剑,总是神情紧张地耸立在地球之颠。[详细]

第366期:安倍晋三,不只是“右翼”

擅长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晋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对中日关系而言不会是一件坏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