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相关新闻:
专题:美国康州小学枪击案 造成至少28名人员丧生
[视频]美国·小学枪击惨案:家长称牺牲校长是英雄
近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一名枪手在小学内开枪打死包括20名儿童在内的26人,枪手后来也被发现死在现场。包括枪手和另一名仅能确定是与枪手生活在一起的、死于另一不同地点的人在内,共28人丧生。
案件发生后,陷入极度悲伤的奥巴马总统在发表全国讲话时,多次停下来令自己从悲痛情绪中平复,并用手指拭去眼角的泪滴。同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信康涅狄格州州长,“对这起令人震惊的凶杀事件”致以“最沉重的哀悼”。
在这样一场惨案过后,几乎所有人都会问出同样的问题:“美国为何不禁枪?”虽然这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如同堕胎、同性恋平权的老话题,辩论双方已经几无新意。但在中国,由于媒体的种种有意或无意的错漏,导致国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诸多出入,在一些基本常识上也时常迷糊。
首先要举几个数据,一个是瑞士小型武器调查研究所和联合国公布的数字,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枪击案件发生率与人均枪支保有量的比值”是0.036,日本是0.67,澳大利亚是0.067,加拿大是0.05。虽然美国有2.5亿支枪在个人手中,但这些枪支“走火”比例却仅高于瑞士等欧洲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也属于中下水平。2007年哈佛法律与公共政策杂志研究报告发现,世界上人均枪支最多的七个国家,年谋杀率是十万分之一点二;而人均枪支最少的九个国家中,年谋杀率却是十万分之四点四。
国内报道中常说“美国每年有3万人死于枪口之下”,但关键的是,其中近60%是自杀身亡,有3%是被警方或被他人正当防卫射杀,只有9000多例是枪杀案。根据澳大利亚的一项为期十年的研究表明,拿枪自杀者是杀人者的4-5倍。事实上,美国每年的枪击案数量占不到所有凶案的1%,但由于恶性枪击案社会影响力大,所以给公众留下印象极为深刻。
另外一个经常被国内舆论界误导的事实是,美国人持枪并不是纯粹为了“抵抗政府的暴政”,由于在美国建国初期,枪支帮助了美国人民生存、发展,并在后来独立战争中为美国赢得独立,再加之源自英国式的枪支持有习惯和美国人早年间对民兵组织的热忱,枪支已经不再是一种工具,更是美国社会的一种文化。也正因此,美国不可能禁枪,而只能在承认持枪权的基础上对枪支加以良好控制。
其实,在宪法第二修正案保证美国人持枪自由的同时,关于枪支风险问题的争议就从未止息过。而美国对枪支的管控制度也正如这个国家完善的反腐体系一样,是在一次次风险和危机中逐步成熟起来的。
1911年,在犯罪数量激增的背景下,美国第一部专门的枪支管理立法《苏利文法》诞生,这部纽约州颁布的法律首次确立了持枪许可证颁发原则。随后,1927 年的《枪支邮寄法》出台背景是由于枪支跨州运输和交易成为严重问题。1934 年《全国枪支法》的制定是当时一系列严重的枪支犯罪案件所导致。最明显的是1990年时通过的《校区禁止枪支法》,这条法律正是由于1989年加州斯多克顿校园枪击案所直接导致。该法规定:除执法人员、保安外,任何人不得故意在校区2000英尺范围内持枪。
事实上,校园是美国禁枪最严格的场所,但正因此,这个区域反而变得最脆弱,因为校园中的人没有武器可以反击。而任何一个社会都不缺乏精神失常或敢于铤而走险的人,正如有美国论者言:“无枪区的前提是一个谎言——杀人犯将遵循规则”。
胡澎,史学博士,民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日本东洋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一个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辩证法,就不懂国际关系,不懂战争。
在官方难以提供足够完善的孤儿福利救济的情况下,是否给民间力量一个规范生长的空间和支持?问题是时代的符号,对问题的求解是对时代的注解。[详细]
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有太多的陋习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设施需要去修葺,车轮滚滚,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后。[详细]
要坚持推进改革,释放个人的自由,让更多人发展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未来必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详细]
日本一直仰视着它身旁所有的强者,从盛唐到欧美,从中华文明到工业科技。一路走来,大和民族时而谦卑恭谨,饥渴地学习一切新知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强;时而自大傲慢,以变强为圭臬,不断扩张、征伐。[详细]
“美国梦”已经成就了一个国家和无数国民。无论美国人如何讨论它,都不是考虑是否放弃“美国梦”,而是如何修复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荣和背后的精神内涵,都值得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去学习和借鉴。[详细]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的双重矛盾性质的国家。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详细]
理性的德国沉稳、严谨;激情的德国把国家与荣誉看得无比崇高。在短暂的统一历史中,德国国内一直在按照自身认为正确思路审慎前行。[详细]
无论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变的是他们控制成员,疯狂敛财的本质。但只要看清他们的本质,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会被他们迷惑。[详细]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异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秀丽的菊花,一手提着锋利的刀剑,总是神情紧张地耸立在地球之颠。[详细]
擅长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晋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对中日关系而言不会是一件坏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