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相关评论:
[视频]新闻时评:爱国须遵纪守法理性表达
[新闻1+1]拥抱钓鱼岛!
9月17日,“青岛公安” 连续发布微博称,近日,部分市民群众自发表达爱国热情,青岛警方维持现场秩序,市民群众积极配合公安民警执勤,警方感谢市民群众配合!爱国热情弥足珍贵,但法律底线不容触碰。其间,极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抢烧,扰乱社会秩序,青岛警方迅速开展处置工作,根据现场事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抓获多名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平息事态,恢复秩序。
面对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中国政府立场坚决,强力反制;民间爱国热情高涨,保钓呐喊激昂,传递着“寸土片石,在所必争”的主权决心。但是,在爱国保钓的行动中,也有少数人上演街头暴力,打砸抢烧,使健康规范的秩序发生偏转,使稳而不乱的局面遭遇变形,公民的合法财产被付之一炬,人身安全危如累卵,对此,相关警方果断出手,有效遏制了不良事态的继续扩大。
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哲人说过,“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打着“爱国”的旗号,频频打砸他人的合法财物,与流氓何异?趁机攫人物品,与贼人何异?心术不正,架秧子起哄,与宵小何异?暗中操控,煽风点火,不知廉耻,与恶棍何异?这些人的种种恶行已经涉嫌触犯故意损害公私财物罪、抢劫罪等法律,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尊严不容蔑视,爱国情感不容挟持,警方抓获涉嫌违法犯罪人员,是恢复秩序的第一步。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说:“为了自由,我们应做法律的奴仆”。自由不是无限的,公民只有服从法律,才有自由和权利可言。不遵守法律,哪怕初衷再良好,也必将驶入歧途。爱国与法律并不矛盾,在法律的框架内表达爱国热情,才是良性的,有力的,感染人的。一切试图以破坏秩序、践踏法律的所谓正义行动,都是不义的,危险的和可怕的。没有秩序,就没有祥和的发展环境;不守法治,社会就会变成丛林,谁都是受害者。人们无法安心工作,难以平静生活,更不要说获得体面和丰富的尊严了。
我们清醒地看到,街头暴力并非主流,这只是少数人的畸变。我们更欣慰地看到,面对不义,总有人挺身而出,以良知和责任捍卫着社会秩序。比如,西安的一名年轻人举着“前方砸车,日系车请调头”的纸板,提醒车主当心暴力;再比如,广州一名学生举起一个写着“反对暴力,理性爱国”的纸牌,向暴力说不。至于在人群中金刚怒目,呵斥施暴者,在微博上指点键盘抨击嗜暴行为的公民,更是不胜枚举。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声音也许有些微弱,但聚蚊成雷,发出的正义怒喝,感人肺腑,难道不是最动听的中国好声音吗?
法律,就是让守法者不再孤单、让违法者心存畏惧。无论是警方的打击还是义士的驳斥,都表达着一个诚恳而高远的共同愿望,这就是希望法治闪光、正义得彰,希望爱国激情在合法的轨道上奔驰,希望将勇敢的心凝聚到使国力强盛、社会进步的方向上。信仰法治、理性积极的国民不容小觑;有序向上、价值坚定的国家,前途无量。
胡澎,史学博士,民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日本东洋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一个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辩证法,就不懂国际关系,不懂战争。
在官方难以提供足够完善的孤儿福利救济的情况下,是否给民间力量一个规范生长的空间和支持?问题是时代的符号,对问题的求解是对时代的注解。[详细]
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有太多的陋习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设施需要去修葺,车轮滚滚,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后。[详细]
要坚持推进改革,释放个人的自由,让更多人发展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未来必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详细]
日本一直仰视着它身旁所有的强者,从盛唐到欧美,从中华文明到工业科技。一路走来,大和民族时而谦卑恭谨,饥渴地学习一切新知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强;时而自大傲慢,以变强为圭臬,不断扩张、征伐。[详细]
“美国梦”已经成就了一个国家和无数国民。无论美国人如何讨论它,都不是考虑是否放弃“美国梦”,而是如何修复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荣和背后的精神内涵,都值得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去学习和借鉴。[详细]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的双重矛盾性质的国家。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详细]
理性的德国沉稳、严谨;激情的德国把国家与荣誉看得无比崇高。在短暂的统一历史中,德国国内一直在按照自身认为正确思路审慎前行。[详细]
无论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变的是他们控制成员,疯狂敛财的本质。但只要看清他们的本质,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会被他们迷惑。[详细]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异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秀丽的菊花,一手提着锋利的刀剑,总是神情紧张地耸立在地球之颠。[详细]
擅长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晋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对中日关系而言不会是一件坏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