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相关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 控房价仍是重要课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期将推动40万亿投资城镇化
这是中国经济生活的年度“重头戏”。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京西宾馆再度成为全球焦点,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此举行。
作为近期中国经济“定调”组合拳的一部分,此次会议将有助为明年经济发展勾勒出一幅逐渐清晰的图景。
积极财政政策会否转身、稳健货币政策有无微调、如何承接2012年中国经济大势促使经济更好回暖……这些关切,既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也在全球化背景下与世界经济唇齿相依。可以肯定的是,在全世界为本国经济焦头烂额的时刻,中国经济也必将要迎接更不平凡的2013年:这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稳固基础、整体向好,是中国经济最美好的愿景。
回顾中国经济在2012年所走过的路程,可谓“危中有机、喜中有忧”。一方面,在稳增长等政策护航下,尽管GDP增速持续回落,但多项重要指标在9月份后企暖回转,工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已持续3个月反弹,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连续回升,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将控制在3%以内。正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所言,今年的稳增长是在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取得的,成绩着实来之不易,“从目前看,全年实现7.5%以上增长是没问题的。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放在新兴经济体中,这一速度仍然是全球最好的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将延续低迷态势,国际金融危机的走向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偏紧。诚如14日的《人民日报》所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下,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际贸易萎靡不振。我国出口增速从以往多年的两位数掉到了一位数。从内部环境看,GDP增长幅度连续7个季度下行,这种多年未遇的情况,使得我们经济运行中一系列问题凸显: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减少、转型困难重重……”产能问题、成本问题、创新问题、资源环境矛盾等,仍是亟待纾解的症结。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面纱尚未揭开的时候,预言和推断成为各界热议的重点。有人说,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会出现新的“关键词”,相比2010年的“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和2011年的“稳中求进”,2012年会议或更注重“稳增长中的质量”;有人说,估算“GDP增长目标有望保持在7-7.5%之间,物价指标预计在3-4%之间,外贸目标有望定在7-10%”……但不管是怎样的声音,其间最大的共识是:今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必将要为2013年乃至今后“实实在在的增长”定调。
实实在在的增长,是没有水分的增长,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与中国客观国情的增长,是裨益亿万中国民众与民生的增长。这一经济发展取向,已经有了诸多一脉相承的“线索”:一者,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二者,“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听取对明年经济工作建议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已释放出这一重要调整信号。三者,12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做到“实实在在的增长”,有两点是确切无疑的:一是挤除水分、求真务实,备受诟病的基层统计作假之风急需扭转,2013年国家将进行第三次经济普查,这是很好的一次考验;二是科学理解“可持续发展”,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需要在实在的增长中获得一张正面的平衡,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要求,无疑也将在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标志、或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2012年的中国经济,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上“走钢丝”,虽未必挤压全场,却也稳好精进。2013年的序幕即将拉开,中国经济这艘航母驶向何方、使命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必将能给出清晰的答案。
胡澎,史学博士,民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日本东洋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一个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辩证法,就不懂国际关系,不懂战争。
在官方难以提供足够完善的孤儿福利救济的情况下,是否给民间力量一个规范生长的空间和支持?问题是时代的符号,对问题的求解是对时代的注解。[详细]
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有太多的陋习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设施需要去修葺,车轮滚滚,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后。[详细]
要坚持推进改革,释放个人的自由,让更多人发展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未来必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详细]
日本一直仰视着它身旁所有的强者,从盛唐到欧美,从中华文明到工业科技。一路走来,大和民族时而谦卑恭谨,饥渴地学习一切新知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强;时而自大傲慢,以变强为圭臬,不断扩张、征伐。[详细]
“美国梦”已经成就了一个国家和无数国民。无论美国人如何讨论它,都不是考虑是否放弃“美国梦”,而是如何修复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荣和背后的精神内涵,都值得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去学习和借鉴。[详细]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的双重矛盾性质的国家。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详细]
理性的德国沉稳、严谨;激情的德国把国家与荣誉看得无比崇高。在短暂的统一历史中,德国国内一直在按照自身认为正确思路审慎前行。[详细]
无论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变的是他们控制成员,疯狂敛财的本质。但只要看清他们的本质,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会被他们迷惑。[详细]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异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秀丽的菊花,一手提着锋利的刀剑,总是神情紧张地耸立在地球之颠。[详细]
擅长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晋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对中日关系而言不会是一件坏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