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评

372

央视网 > 新闻台 > 评论频道 > 央视网评

“比基尼风波”折射的京剧困境

深度 撰稿 邱天人 2012年9月26日 09:00

央视网特稿 近日,一组国际比基尼小姐身着性感比基尼、带着中国传统戏曲扮相的照片在网上被广泛转发。有网友称这是“糟蹋国粹”,也有人认为是创新。其实,这种争论中所折射的,正是中国京剧目前的困境:一方面市场不大,了解的人不多,另一方面又被过度神圣化。

比基尼大赛中出现的京剧风格的头饰

“比基尼小姐大赛”中身着比基尼头戴京剧风格头饰的佳丽照片引发争议

京剧发展目前确实面临困境,受众面小,演员待遇差

京剧目前在中国的困境即使从传媒上也可见一斑——在这次“京剧比基尼”事件之前,恐怕很难看到关于京剧的新闻。而少有真正反映京剧行业现状的新闻,透露出来的信息也不容乐观。2008年“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王蓉蓉透露,当时三级演员的工资大约1000块钱,她是国家一级演员,工资也只有3000块钱,其余的收入都是靠演出费用。王蓉蓉还说:“过去5年间团里京剧演员的演出费在不断的涨,到今年涨到最高每个演员演出一场的费用也只有100块钱,而此前只有60块钱。”

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李宏图说,京剧演员工资普遍较低,如果加上平时的劳务费,一般演员年收入在三四万元左右。作为差额拨款的单位,北京京剧院的演员每月只能拿70%的工资,其它30%靠演出结构工资补充,即如果完不成演出任务,就只能拿70%的工资。京剧、脱口秀、小品同为文化艺术行业,但脱口秀、小品演员的收入在新闻媒体高出镜率的引领下大有水涨船高之势,而京剧从业人员只能忝居末座。

这还是位于首都的北京京剧院,各地方的状况就更为糟糕。一位江苏省京剧院演员发微博说,自改企以来,许多演员生活产生了困难。演员每月到账工资1400-2600元不等。至于排戏、创作所需的额外经费和补贴,就更是少得可怜了。

不仅是这些国有剧团,自负盈亏的民间剧团同样很困难,各地的民间剧团都比较仰赖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仍然很难盈利。上海徐汇燕萍京剧团是一个曾经作出不少创新的民营剧团,而上海又是京剧市场和消费能力都还算不错的城市,但这个团目前依靠经营一家画廊的利润补贴剧团的开销。

京剧最初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计划经济年代使得京剧逐渐不接地气

放眼京剧发展的历史,京剧首先是由包括徽剧、汉剧、昆剧和秦腔在内的多种地方民间戏剧形式融合而成的。虽然四大徽班进京是来自于皇帝的赏识,然而这多种元素也无一不是来自民间。它的民间生命力也从未消退(事实上只有皇室的支持也不可能支撑如此大的一个行业规模)。即使皇帝逊位,京剧仍然在民国的完全市场竞争中生存了下来。虽说京剧由于皇室宠爱,自身定位相对高端,戏院又火爆,常常需要有点钱才能看得起,但至少仍然是大众文化。正是广阔的市场空间支撑起了整个民国年间的京剧的大繁荣,现存的大多数唱腔流派,都是那时候定型的。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情况有了改变,所有的戏班都被逐渐收编为国有,并且重组成为了京剧院和京剧团,完全由财政供养。这样的安排使得京剧与市场逐渐有所脱节。虽然既有的流派传承在财政供养下,生存不成问题。然而受众的兴趣传统却渐渐被割裂了。同时由于政府财政供养不考虑收益问题,整个摊子也被铺得很大,在各个省、市甚至县一级都建立京剧团和其他地方剧团。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并未暴露出多少问题,但却为后来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改革开放以后,京剧在市场的冲击下才突然发现已经不再大众

京剧目前的困境的开始,看上去正是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整个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同时,不可能再有这么多财力供养大量事业单位,国营剧团也势必需要向市场化改革。

自80年代开始,各省、市京剧团就陆续开始了改制的进程。首先是一些低级别京剧团和偏远省份。例如新疆省京剧团1985年就改制,而东部各省的京剧团改制就较晚。改制的直接结果是大量低级京剧团根本无法维持,直接解散。一位福建时评人回忆。“记得小时候,不但省里有京剧团,地区有京剧团,就连我所在的县里都有专业的京剧团。但如今我所知道的,全省大概只剩下一个福建省京剧院了。”

显然,社会没有那么大的京剧消费需求是主要原因。以往京剧兴趣在市场上的传承通常来自于上一辈人的熏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之间的兴趣传承已经被割裂,对于新的年轻人来说,更多来自国外的的流行文化元素显然更有吸引力,而原本是本土流行文化的京剧,此时对他们来讲已经有些遥远,更像是一些陈旧的古物而遥不可及。

与此同时,“国粹”和“非遗”使得京剧越来越被定位为一种高雅艺术

与此同时,京剧也越来越被视为一种高雅艺术。“国粹”的称呼原本可能指的只是比较全民的文化元素,然而在传统文化传承都出现问题的当代,任何传统都与高雅挂上了钩,这与一般年轻人对此遥不可及的观感也恰好一致。

2009年,京剧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京剧的地位似乎又高了一层,“非遗”成为“国粹”之外的另一块招牌。不仅“和寡”的事实早有,而“曲高”的地位也进一步坐实了。

既然曲高和寡,又作为遗产,需要保护,京剧界主要的声音是希望国家加强资金投入“包养”之。梅兰芳艺术团团长李宏图在列举了京剧目前面临的问题后,建议提高京剧演员的收入和补助,并设立专项基金。著名叶派小生叶少兰主张,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加大对京剧事业的财政投入并保持连贯性,对国有院团实行全额拨款。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的儿子,同样是梅派花旦的梅葆玖并不排斥京剧的市场化,认为京剧推向市场将越来越普遍,但是梅葆玖也同样指出,它的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艺术资料和营养,它的艺术创作和演出所需要的财力都需要国家来提供保障才行。

虽然没有人否定面向大众市场的创新和改革,但是在这种逻辑下,作为一门 “遗产”而言,首要的是“保护”,而这势必在客观上又妨碍京剧向市场的转身。

“保护”京剧的结果,就是进入“活的博物馆”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京剧已经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小众文化。小众文化注定不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也未必不能生存。相比流行的大众文化,显然也会更为艰难。一种文化由于缺乏受众在历史中消失,或者仅仅沦为研究的对象而失去产业价值,并不是没有可能。事实上,现在仍然有生命力的小众文化,虽然可能不那么大众,却一定有它的群众基础。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却一定不会高高在上令人觉得遥不可及。

然而当京剧被当作一门高雅艺术而被神圣化,这种小众文化发展的思路就被逆转。一方面,在国家财政拨款的“保护”下不再有生存的顾虑。与此同时,更多可能的创新,尤其是迎合大众口味的创新,都可能被指责违背了“传统”,与目前高高在上的定位相抵触,并和“亵渎”之类的词汇挂钩。这次的“京剧比基尼”风波,虽然不是一次京剧创新,却也提示了京剧创新可能面临的舆论困境。

专栏作家

中日当建构关于战争的共同记忆

中日当建构关于战争的共同记忆

胡澎,史学博士,民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日本东洋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安倍先生应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应持有自知之明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一个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辩证法,就不懂国际关系,不懂战争。

让宅基地成为财产

让宅基地成为财产

傅蔚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财产法、城市化与政府监管。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农地征收制度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学术刊物和公共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识

第375期:孤有所养的中国难题

在官方难以提供足够完善的孤儿福利救济的情况下,是否给民间力量一个规范生长的空间和支持?问题是时代的符号,对问题的求解是对时代的注解。[详细]

第374期:黄灯新规,习惯之争非规则之争

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有太多的陋习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设施需要去修葺,车轮滚滚,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后。[详细]

第373期:中国梦:每个人丰满的现实

要坚持推进改革,释放个人的自由,让更多人发展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未来必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详细]

第372期:日本纠结的强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视着它身旁所有的强者,从盛唐到欧美,从中华文明到工业科技。一路走来,大和民族时而谦卑恭谨,饥渴地学习一切新知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强;时而自大傲慢,以变强为圭臬,不断扩张、征伐。[详细]

第371期:美国梦:鸿鹄志远 天道酬勤

“美国梦”已经成就了一个国家和无数国民。无论美国人如何讨论它,都不是考虑是否放弃“美国梦”,而是如何修复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荣和背后的精神内涵,都值得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去学习和借鉴。[详细]

第370期:求索俄罗斯:东方还是西方?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的双重矛盾性质的国家。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详细]

第369期:国家精神之:德国的理性与激情

理性的德国沉稳、严谨;激情的德国把国家与荣誉看得无比崇高。在短暂的统一历史中,德国国内一直在按照自身认为正确思路审慎前行。[详细]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无论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变的是他们控制成员,疯狂敛财的本质。但只要看清他们的本质,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会被他们迷惑。[详细]

第367期:大和魂,纠结的强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异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秀丽的菊花,一手提着锋利的刀剑,总是神情紧张地耸立在地球之颠。[详细]

第366期:安倍晋三,不只是“右翼”

擅长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晋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对中日关系而言不会是一件坏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