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评

375

央视网 > 新闻台 > 评论频道 > 央视网评

在质疑与交锋中,公民精神傲然挺立

本网评论员 2012年9月27日 10:30

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很爱较真儿:说小了,是对生活中鸡毛蒜皮儿事情的计较;说大了,则是对国家大事儿的关注和围观。他们是普通人群中的一员,就在你我的周围:他们也许是享受退休生活的大爷大妈,也许是正在课堂上听讲的大学生,也许是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知识分子。

之前,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燕为了论文的写作需要,向国务院申请公开各部委的部门职能、职权等信息,一些部门应声公开了相关信息。近日,则有北京知名维权律师董正伟向铁道部发函,申请公开12306网站的建设、设计以及招投标中的全部信息,让公众享受知情权,虽然铁道部还没有正面回应,但是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让我们看到了事情解决的转机。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可以称为时下中国公民热衷的一项人生体验,从奥运会招募志愿者到上海世博会,报名的人数持续增加,民众的参与热情超出了组织者的预期。“重在参与”曾经是中国民众多年前已熟悉的口号,但那时人们对“参与”概念的理解,多是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视野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之内。

如今,成熟而广泛的公民参与不仅可以丰富和充实公共事务管理的内容,强化政府的公共责任,而且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推进和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从涉日游行,到保钓、反独、抵制国外产品;从孙志刚事件、“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撞人事件,一桩桩事件的背后都见证了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相信,公民通过有序的参与形成合力,可以博弈权力的滥用,揭露官员的腐败。

其实,每一个在各个社会管理岗位上的公务人员和这些申请信息公开的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事情的解决,矛盾的化解和更加美好的社会治理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申请信息公开的人们给予更多的空间。正是因为每一次在问题发生时他们的不离不弃、实时地关注和不断地追问,才形成了良好的官民互动,让问题没有死结,让情绪得以消解。

从信息沟通的角度而言,官方的信息最具权威性,但是错过了信息公开的最佳时期,往往会谣言满天飞,小道消息横行;再做信息的修补民众只会增加不信任感。对公共事务的答疑解惑,向老百姓说清问题,不仅能减少工作的被动,更是保障公民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的权利。因此,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官民良性互动,双方坦诚对话,才能达成共识;信息公开,才能更好的尊重公民权利。

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而言,论坛、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裂变”,网络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积极手段之一。在新的舆论环境下,及时公开信息,紧密关注公众视角和利益表达,制造有利契机,是社会管理主动创新的一种方式。

从重建社会信任的角度而言,信任的建立过程需要时间,但是摧毁信任却是轻而易举。这些有责任的公民,他们不只是喊口号,更是行动派;他们不是选择对抗与对立,而是寻求和解。在质疑与交锋中,公民精神的傲然挺立,让大家相信:社会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积极地参与公共生活,勇敢的提出质疑,他们在关心着这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

美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认为:“追求幸福”具有双重意义,“即私人福利以及公共幸福的权利;追求福祉以及成为一名‘公共事务的参与者’。”追求公共幸福的权利、成为一名公共事务的参与者,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开放公共生活,鼓励和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实践;从李燕向国家职能部门申请公开职能到董正伟向铁道部发函,他们都是在公共生活的实践中感受到自己与社会共同体的休戚相关,从而产生的公共责任意识。如果什么事情都等到社会完善了,个人才有公共精神的话,那么,社会将永远不会完善。

关心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前程,其实就是关心每个人具体的前程和命运。正是他们的一点点努力,一步步推进,才让我们的社会上下一体,我们的国家也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专栏作家

中日当建构关于战争的共同记忆

中日当建构关于战争的共同记忆

胡澎,史学博士,民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日本东洋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安倍先生应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应持有自知之明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一个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辩证法,就不懂国际关系,不懂战争。

让宅基地成为财产

让宅基地成为财产

傅蔚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财产法、城市化与政府监管。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农地征收制度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学术刊物和公共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识

第375期:孤有所养的中国难题

在官方难以提供足够完善的孤儿福利救济的情况下,是否给民间力量一个规范生长的空间和支持?问题是时代的符号,对问题的求解是对时代的注解。[详细]

第374期:黄灯新规,习惯之争非规则之争

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有太多的陋习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设施需要去修葺,车轮滚滚,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后。[详细]

第373期:中国梦:每个人丰满的现实

要坚持推进改革,释放个人的自由,让更多人发展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未来必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详细]

第372期:日本纠结的强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视着它身旁所有的强者,从盛唐到欧美,从中华文明到工业科技。一路走来,大和民族时而谦卑恭谨,饥渴地学习一切新知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强;时而自大傲慢,以变强为圭臬,不断扩张、征伐。[详细]

第371期:美国梦:鸿鹄志远 天道酬勤

“美国梦”已经成就了一个国家和无数国民。无论美国人如何讨论它,都不是考虑是否放弃“美国梦”,而是如何修复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荣和背后的精神内涵,都值得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去学习和借鉴。[详细]

第370期:求索俄罗斯:东方还是西方?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的双重矛盾性质的国家。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详细]

第369期:国家精神之:德国的理性与激情

理性的德国沉稳、严谨;激情的德国把国家与荣誉看得无比崇高。在短暂的统一历史中,德国国内一直在按照自身认为正确思路审慎前行。[详细]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无论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变的是他们控制成员,疯狂敛财的本质。但只要看清他们的本质,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会被他们迷惑。[详细]

第367期:大和魂,纠结的强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异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秀丽的菊花,一手提着锋利的刀剑,总是神情紧张地耸立在地球之颠。[详细]

第366期:安倍晋三,不只是“右翼”

擅长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晋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对中日关系而言不会是一件坏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