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评

522

央视网 > 新闻台 > 评论频道 > 央视网评

安倍梅开二度 首相之路能走多远?

特约评论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廉德瑰

相关新闻:
    专题:2012日本大选
    日本众议院选举周日举行 安倍出任首相已成定局

安倍晋三曾在2006年出任过日本首相,此次选举的结果,自民党获胜,作为该党总裁的安倍依法将再次入主首相官邸,成为日本战后唯一一位两度出任首相的政治家。关于如何看待安倍的重新执政,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出身豪门,但抱负远大。安倍的父亲安倍晋太郎曾任外务大臣,1991年曾离首相宝座只差一步之遥,却因病去世。安倍晋三的母亲是前首相岸信介的女儿,也就是说安倍晋三是岸信介的外孙。安倍虽出身豪门,但并非纨绔子弟,年轻时便立志从政,先成为其父的秘书,1993年又继承父亲的政治“地盘”,当选议员,受到曾任福田赳夫秘书的小泉纯一郎提拔(福田赳夫是安倍的结婚介绍人),2003年任自民党干事长,2006年9月成为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2007年9月,借口胃肠机能异常而辞职,实因参议院选举失败受到党内压力。此次东山再起,足见其踌躇满志,不少人也对他抱有期待。

第二、思想右倾,但执政平衡。安倍在自民党内所属的派阀是岸信介的政治遗产,成员中虽然有个别人在政治上比较温和(如福田康夫),但是大多属于鹰派人物,安倍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他主张修改和平宪法,修改内阁关于集体自卫权违法的行政解释。他还在著作《建设美好日本》一书中,提出日本应该摆脱战后体制,2006年任首相期间安倍内阁与澳大利亚签署“日澳安保合作联合宣言”。他还主张日本与印度在“价值观外交”的框架下加强合作,特别是提出“日美印澳”四国安保对话构想,希望日本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安倍在外交上并未承袭小泉内阁的“向美一边倒”政策,而是对欧洲、中国、韩国、印度等都给予了重视。

第三、对华强硬,但斗而不破。在安倍的外交理念中,“价值观外交”被理解为针对中国,安倍内阁的外相麻生太郎提出的“自由与繁荣之弧”,实际上是对中国的包围圈,特别是安倍主张的“日美印澳”四国安保对话构想更是对抗中国的。但是,安倍在提出这些政策构想之后,还是向中国解释说日本并不想与中国搞对立,特别是在钓鱼岛问题和历史问题上安倍政权并没有采取刺激中国的动作。安倍在2006年上台执政之前曾参拜靖国神社,但是上台后停止了参拜。不但如此,他还在2006年10月访华,与中方确立了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框架。安倍执政的一年间是打开中日关系因靖国神社问题造成僵局的一年,从而也为福田内阁期间两国深化“战略互惠关系”打下了基础。

此次日本大选正逢中日关系再次陷入僵局,安倍的“选举语言”也十分强硬,甚至大放厥词,但是选举之后,还要听其言观其行。安倍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内政有核电站、消费税、宪法和集体自卫权问题,外交有普天间、钓鱼岛、独岛和TPP问题。特别是如何跳出日本内阁短命的怪圈是对他最大的考验,对他来说上述内政外交的每一个挑战都必须慎重处理,稍有不慎,都会成为党内外“逼宫”的理由。所以,安倍此次虽然梅开二度,再登权力顶峰,但是政权的可持续性并无保障,他必须如履薄冰,谨言慎行,左右逢源,方可维持内阁的稳定。

专栏作家

中日当建构关于战争的共同记忆

中日当建构关于战争的共同记忆

胡澎,史学博士,民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日本东洋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5月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安倍先生应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应持有自知之明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一个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辩证法,就不懂国际关系,不懂战争。

让宅基地成为财产

让宅基地成为财产

傅蔚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财产法、城市化与政府监管。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农地征收制度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学术刊物和公共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识

第375期:孤有所养的中国难题

在官方难以提供足够完善的孤儿福利救济的情况下,是否给民间力量一个规范生长的空间和支持?问题是时代的符号,对问题的求解是对时代的注解。[详细]

第374期:黄灯新规,习惯之争非规则之争

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有太多的陋习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设施需要去修葺,车轮滚滚,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后。[详细]

第373期:中国梦:每个人丰满的现实

要坚持推进改革,释放个人的自由,让更多人发展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未来必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详细]

第372期:日本纠结的强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视着它身旁所有的强者,从盛唐到欧美,从中华文明到工业科技。一路走来,大和民族时而谦卑恭谨,饥渴地学习一切新知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强;时而自大傲慢,以变强为圭臬,不断扩张、征伐。[详细]

第371期:美国梦:鸿鹄志远 天道酬勤

“美国梦”已经成就了一个国家和无数国民。无论美国人如何讨论它,都不是考虑是否放弃“美国梦”,而是如何修复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荣和背后的精神内涵,都值得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去学习和借鉴。[详细]

第370期:求索俄罗斯:东方还是西方?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的双重矛盾性质的国家。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详细]

第369期:国家精神之:德国的理性与激情

理性的德国沉稳、严谨;激情的德国把国家与荣誉看得无比崇高。在短暂的统一历史中,德国国内一直在按照自身认为正确思路审慎前行。[详细]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无论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变的是他们控制成员,疯狂敛财的本质。但只要看清他们的本质,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会被他们迷惑。[详细]

第367期:大和魂,纠结的强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异和独特的民族,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秀丽的菊花,一手提着锋利的刀剑,总是神情紧张地耸立在地球之颠。[详细]

第366期:安倍晋三,不只是“右翼”

擅长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晋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对中日关系而言不会是一件坏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