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桥梁

汤姆·麦格雷戈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这保证了世界的多样性,而全球化又让各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趋势。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即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根据这一倡议,中国将大力支持周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交通和通信中心建设。

  目前,已有来自亚洲、欧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预计将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并通过维护国家主权、推动人文交流来改善邦交关系。

  高科技平台为古老文化注入新活力

  信息技术(IT)是中国人的强项,尤其是社交媒体。借助这些平台,他们更有兴致去了解这个多元的世界和学习不同的文化,而这反过来又能促使他们更好地领悟中国古老的历史和传统。

  如今,大多数人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并同他人保持联系。“一带一路”有望引发新一轮文化热,因为随着更多社交媒体平台参与进来,新丝路和沿线国家的特色风情将深入人心。

  学术界传递深层次信息

  社交媒体是十分有效的即时通讯工具,而学术界则可以围绕新丝路开展深入研究,组织论坛,出版书面材料,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学者们还可以着重介绍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

  兰州大学于2014年8月举办了“一带一路”文化圆桌会议,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和德国等21个国家的近百位学者参会。

  中国各地的多所大学相继举办此类论坛,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出版商踏上新丝路

  在北京、柏林和伊斯坦布尔等城市举办的几场国际书展上,关于“一带一路”的书籍备受瞩目。组织者还邀请了作者、译者和出版公司在展会上推广文化类作品。

  书籍能帮助读者了解更多新丝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地方的文化知识。此外,“咖啡桌图书”,即印有大量绚丽图片的大书,如果向读者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定会很受欢迎。

  国家文化主权应受尊重

  作为人类,我们彼此有着千差万别,而各种文化也是百花齐放,正因为此,每个国家才会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应当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

  再者,如果我们学会欣赏并尊重他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观,跨境贸易和投资关系才会更加牢固。因此,人文关系的改善与良好的商业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一带一路”有望成为中国与世界开展人文交流的桥梁。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