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2016年3月22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8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5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4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近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会议公报指出,“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让“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公报还具体阐释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民共识,民心所向。绿色发展也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的绿色发展必然是开放的,需要中外在科技、管理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可以预期,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走出去的中国对外投资,也会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把丝绸之路建设成绿色发展之路。
“自然岸线格局、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提法比较具体,在落实的过程中也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则体现了用经济手段、甚至金融手段解决传统环保难题的制度创新思路。
“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有望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环保工作的干扰。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最严环境保护制度”的大背景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公共治理创新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绿色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十三五”定下的目标可谓远大,任务繁重,我们对其困难与挑战要有充分认识,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狠抓落实,才能把蓝图变成现实,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作者郑挺颖系《环境与生活》杂志执行副总编)
央视网2016年3月22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8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5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4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