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双创之星”,深挖上海创业好故事

特约评论员苏秦

  23日起,“发现双创之星”大型系列活动走进上海,深入挖掘上海创业好故事,深入解读分析涌现在上海的“双创”浪潮。

  “发现双创之星”大型系列活动,像是一场场高质量、高人气的“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应者云集,好评如潮。此前活动顺利在北京、天津、安徽、山东、江苏举办,莫不如此。究其因,双创已是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大众话题之一,你可以不创业,却无法拒绝创业的魅力;你可以不创新,却难以排斥创新所带来的好处。

  相比于在其他地方,走进上海的“发现双创之星”大型活动,自有它的独特个性和深沉内涵。一方面这与上海有关,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她是我国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重要位置。上海自贸区还是我国第一个自贸区。另一方面,与上海当前的相关政策有关。比如,今年5月15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其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是重要内容。最近几个月,上海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多项双创政策,为创业创新主体“清障搭台”。

  如果把上海自贸区比作“双创”的一个苗圃,那么整个上海堪称“双创”的大家园,这里有“双创”的激情氛围,更有敢拼敢闯的“双创”人才。最近,一名毕业于上海交大的嘉宾分享了创业经验,他所在的公司向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捐赠500万元成立创业基金,鼓励更多交大学子投身创新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如果有更多的人勇敢创业,如果成功者不忘本,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创业,“双创”势必更有潜力也更有未来。

  说到上海的“双创”,值得称道的不只是“双创”团队,也不只是一系列的“双创”政策,还包括深度契合市场经济的价值立场。比如,在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方面,上海市科委决定不再认定市级孵化器,而是把孵化器的认定和评判权交给市场,加快发展众创空间,鼓励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孵化器。此举就颇为高明,交给市场,是对市场的尊重,更是为“双创”打造开放而公平的生态环境。

  多年以前,上海市曾经追问:“为什么马云这样的人,在我们这里没有成长?”一时间引发全市的深入思考和集体讨论。上海当然不缺少“双创”的文化基因,也不缺少马云们的成长土壤,当时上海的政协委员就建议,上海应当在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上海的国民经济具体环境和特点,设立高效的、功能完整的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动力和活力。多年过去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可谓为创新创业在上海提供了支撑。

  人们有理由期待,今后上海会涌现出更多的“双创之星”。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