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2016年3月22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8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5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4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1日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一年后的2015年10月14日,这篇重要讲话公开发表(以下简称《讲话》)。《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有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并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具有的时代性特征,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和中国化发展,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时代的变化做出了新的理论探索和发展。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主体
习近平在讲话中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为最广大人民服务这一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为文艺理论创新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文艺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导,文艺创作的方法、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社会主义文艺的功能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指出,在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文艺作品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必须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必须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讲话》关于社会主义文艺的功能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讲话》强调了文艺创新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而要促进文艺创新,就要创造良好的氛围,《讲话》指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总之,习近平的讲话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时代主题、历史方位和文艺形势,对文艺的地位、文艺的本质和功能、文艺创作的方法、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文艺的传承与创新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有力地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作者郭永虎系吉林大学教授)
央视网2016年3月22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8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5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4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