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违规月饼”,彰显对腐败零容忍

特约评论员邓海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月圆人团圆、赏月吃月饼的中秋佳节。近年来,随着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六项禁止”和反“四风”,过节之风渐次回归清朗澄明。

  但不得不说的是,眼下的中秋,天价礼物似乎又在权力场闪现着其固有的魅影。事实上,正风肃纪固然雷霆万钧,却也难以禁绝少数心存侥幸、胆大妄为之心。各地媒体暗访显示,隐蔽的节日腐败端倪再现:“天价月饼”又神气活现了,电商平台上的礼品卡再呈购销两旺的势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俗话说,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小小的月饼,却不期成为了官场秩序与伦理的一枚试金石。客观地说,中国早已是奢侈品消费大国,国人盯着几千块的“天价月饼”,并非见不得价格标签上的数字惊人,而是警觉于背后的“市场”、担心权钱掮客再度出山。

  这样的担心,亦非杞人之忧。今年7月2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上半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其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1599起,占查处问题总数约11%;给予1643人党纪政纪处分,占总人数的14.48%。且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呈现出花样翻新的势头,不仅披上了“隐身衣”、涂上了“保护色”,更搭上了电子科技的顺风车,玩起了“七十二变”。这足以说明几个问题:第一,节日反腐,路阻且长。披着人情传统外衣的腐败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第二,屡禁难绝的节日腐败,属于典型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不撞南墙不回头。第三,例行节前“通知”与“禁令”,尽管传递了清廉过节的信号,依然被少数党员干部轻描淡写地屏蔽了。

  反腐在发力,腐败也在转身。节日反腐,唯有警钟长鸣。近年来,中央反腐常抓不懈,紧盯“天价月饼”和违规收受月饼,也彰显了对腐败坚持零容忍的态度。

  如果将中秋视为送礼契机,把月饼当做交易工具,节日的味道就变了。传承传统文化,让节日承载应有的文化底蕴,就不能任由诸如“天价月饼”之类的不良行径搅浑了水源。清清白白过节,简简单单尚“礼”,礼节文化转身之后,把酒问月、千里婵娟的美好,才会真正回归节日初心,才能自然源远流长。

  古人言,“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事前预防,胜于事后惩戒。风清气正过中秋,健康文明度短假,人月两圆,阖家康健,朴素的节日,亦会蕴蓄丰富的人文情愫。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