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战精神,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特约评论员公方彬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顺利完成,威武雄壮的阅兵气韵注定萦绕在我们耳畔,久久不去。激动过后许多人会回味和思考:为什么以阅兵的方式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这种方式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们想借此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阅兵是纪念为国牺牲者的重要方式。中国抗战之所以取得胜利,是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军人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也是走到中国战场上的苏联红军、美国“飞虎队”、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印度柯棣华大夫等以及其他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

  当抗战老兵作为所有参加抗战的那一代人的代表,行进在阅兵行列中的时候,我们的思绪已经由一头头银发延伸于血与火的岁月,让沉寂的心灵由此而激动。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先烈们的影子,感知的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这种伟大精神的鲜明特质是牺牲。在这里,我们还是从抗战时期一位记者与一名普通士兵的对话感知这种牺牲。“你认为中国抗战能够取得胜利吗?”“肯定能”。“胜利后你会做什么?”“胜利的时候我已经死了,中国的军人大部分都是要死的。”这就是民族精神催生出来的牺牲精神,有了这样的伟大精神,也便有了不屈不挠与慷慨赴死,进而避免中华民族走向消亡。

  当人民群众看到成长中的新一代中国军人,以昂扬的斗志和威武雄壮的英姿,行进在受阅的队列中,一定从中感受到先烈的血脉与精神得到传承,同时相信先烈的鲜血已经浇灌出美丽的花朵,这是告慰先烈在天之灵的最好的方式。

  阅兵是震慑和遏制新法西斯主义的有效方式。历史告诉我们,赢得和平的前提是拥有遏制战争的能力,正义和邪恶从来都是此消彼长,法西斯主义一次次死灰复燃,很大程度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低估了正义的力量,这也是战争狂人一次次冒险的重要原因。

  今天,世界仍未彻底消除法西斯主义生长的土壤,要避免人类再次承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痛苦,避免中华民族再次承受外敌入侵的痛苦,就必须将遏制法西斯主义的正义力量最大限度张扬出来,以震慑那些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亡命徒,而阅兵就是一种张扬正义力量。

  包括本次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过5次有代表性的阅兵,此前4次包括:开国大典、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5次阅兵,内含着中国国防力量发展实现“三级跳”:开国大典时的武器几乎全部从敌人手中缴获,此后3次阅兵装备已经开始由国产装备与引进装备并存,并且走了一个国产装备质量和比例不断提升的过程。本次阅兵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全部是国产装备,其中有许多是“杀手锏”装备,这反映出中国的军事科技和国防工业已经实现质的飞跃。又因为此,而让所有觊觎中国者心生忌惮。

  其实,中国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注定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因为中国军队履行的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而中国人民又因一次次承受战争的苦难,而更加爱好和珍惜和平,这也决定了中国军队是以“和平守护神”的姿态和价值观走向世界。

  阅兵是激发正义力量标定前进方向的最佳方式。铸剑为犁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正义力量也一直驻存于民众的心灵深处,要把这种力量激发出来,需要一种勾引和触动方式,阅兵就是各种方式中的最佳方式之一。

  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即使处在最艰难的岁月,苏维埃政府仍然决定在德国纳粹飞机大炮的威胁下举行红场阅兵,当那些从硝烟中走来的红军官兵,与那些刚刚加入苏联红军的人们走过红场,一种伟大的情愫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便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这种力量足以让人们直面死亡、扑向死亡。又是这次阅兵把战胜法西斯的勇气和信心,以最生动的方式传达给全国人民,激发出无尽的力量。

  今天,中国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所谓“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要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必须凝聚全民的正能量,而阅兵就是激发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中国处于“最接近世界中心的时候”,作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攸关方”,需要表达一种价值观念,特别是表明自己强大有利于世界和平。我们这样做了,比如这次邀请到49个国家的政府和军方领导人参加纪念活动,充分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包括中国战场是世界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给予我们帮助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将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一道,共筑安全屏障,让世界远离战争,永享和平。(作者是国防大学教授)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