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应在历史问题上深刻反省

特约评论员刘姝

  日本官方8月24日宣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9月3日前后不来中国。其实,他来和不来都一样,因为他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让人高度警惕。安倍8月14日发表毫无诚意的“安倍谈话”,让“反省”、“道歉”等关键词有名无实,8月15日向靖国神社供奉香火钱。8月15日是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一些日本政要选择这一天对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美化侵略战争的靖国神社顶礼膜拜,再次反映出日方对待历史问题的严重错误态度。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和强烈不满。

  靖国神社供奉战犯牌位和其内部的“游就馆”对“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以及“南京大屠杀”等历史问题的扭曲展示,构成了“靖国史观”的核心也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灵药。比如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游就馆展出的是1937年12月的一篇新闻报道,标题为《和平在南京苏醒》。这种扭曲历史的展示无非在刻意掩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推卸日本本该承担的历史责任。据说,每年参拜靖国神社人数达500万人,其中年轻人的比重逐年上升,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日本的年轻人接受这样的历史教育和精神熏陶,未来的日本究竟会走向何方呢?

  究其实质,参拜行为是日本大国意识滋长的体现。2012年“购岛”事件的不断发酵,日本最终完成将其安全政策的重心锁定在应对中国上,在依靠日美同盟的同时尽量加强武装与自主防卫。这一心态必将导致日本利用神道信仰和神社的社会功能诱导本国民众的思想,动员国民趋向战争,培植大国意识甚至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

  其次,参拜靖国神社行为与二战后盟国部队没有彻底肃清军国主义传统相关。天皇在美国的庇护下逃避了东京审判。天皇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标志,逃脱了战争罪责,日本部分民众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为所谓“执行者”的个人也无需承担罪责了。这对战后日本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

  最后,参拜靖国神社行为是对安倍战后70年讲话中历史问题模糊处理的呼应。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症结体现于其言语的模糊性和行为的反复性。这一暗一明,一言一行反映出部分日本新一代政治家对受害国民族感情的极端漠视,历史责任感的严重缺乏,更折射出日本社会保守化的倾向。

  在看待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牢记习近平主席的指示,即处理中日关系的大原则,就是要严格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历史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希望日方认真对待亚洲邻国的关切,对外发出正视历史的积极信息。(作者为吉林大学副教授)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