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面前,莫让谣言造成二次伤害

特约评论员秦川

  8月12日深夜,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可在网络世界,也出现了一些谣言和不实信息,混淆视听且加剧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在抗击灾难的过程中,有许多“大写的人”,比如向火而行的消防官兵,全力以赴救助伤员的医护人员以及迸发出献血热情的普通人、热心肠的志愿者等等。他们值得致敬!奉献,而不是讨价还价;帮忙,而不是趁机添乱,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情怀。

  然而,也有不少令人愤怒的事情,比如令人真假难辨的谣言。谣言的生成与流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事人不明真相,却善于发挥想象,甚至属于好心办坏事,将一些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消息拼凑一起,得出结论,便迅速发布出来;另一种情况是故意炮制谣言,除了添乱还意图从中渔利。比如13日有网友谎称父亲在天津爆炸中身亡,发了多条很有感染力的微博:“好害怕,不必在那附近公司上班,刚刚打电话关机,打他公司的电话也没人接,我一个人在家真的好害怕。”“今天再医院里见了他最后一面。我跟他说,我会好好努力,明年考上一个好大学。我还要一起和你一起看很多场拜仁的球赛,看拜仁夺好多次欧冠。我还要做很多好吃的菜给你吃。可是他听不到我说话了……”一时间,骗得3700多名网友现金打赏,连一些“网络大V”也被骗中招。事后被证实这是谣言,被斥为“发灾难财”。

  稍加留心便可发现,每逢重大事件或灾难之后,谣言最弥漫、最猖獗。一是谣言制造者有机可乘,有了大事件他们可以借题发挥,最容易无事生非;二是有利可图。发生大事件,公众最容易恐慌,容易轻信。正如传媒专家胡翼青所称:“谣言往往基于一种普遍的社会恐慌,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甚至战争时,由于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并因此感到恐慌,而人们又普遍缺乏必要的信息,谣言就会泛滥。社会公众在这一刻容易从众、情绪激动并轻信谣言。”

  诚然,这是一种值得剖析的社会心理。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可问题是,有多少人属于真正的智者?拘泥于信息不对称,以及自我设置的心理暗示,不少人面对谣言,是宁可信其有。特别是在重大的事件节点,谣言更容易泛滥,人们也更容易相信谣言。没有一点科学常识的人容易信谣,即便掌握一点科学常识的人也心里打鼓,半信半疑。

  如何瓦解谣言?除了严打造谣者,更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靠权威部门及时辟谣;二是靠专家及时诠释、解读;三是靠人们提高辨别力,增加互相求证的意识。此外,如果有更多的网友自愿站出来辨析谣言、汇总谣言、晾晒谣言,对大众认识谣言也有好处。

  谣言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希望多一些有责任心的中国好网民,将热忱与担当融入与造谣者的抗争中,谣言的生命力就会很短,甚至没有规模化、产业化的机会。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