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根本出路是实现绿色发展

特约评论员程会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研究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决定设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走向全面小康,推进民生显著改善、走向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走向生态全面改善。

  经济新常态是我党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抉择。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同时,近年来的实践也证明,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新常态的根本出路。

  ——绿色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共同行动。在我国,绿色发展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手段,而是上升为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修改了环保法;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中央财政设立了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组织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等。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形成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法规规范、工程支撑、技术进步、传播推广的工作思路,推动在各层面和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不仅成为全社会共识,更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配套出台系列文件、制度和工程。为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财政部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出台《能效“领跑者”制度》、《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环保部出台《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出台《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和具体办法,为深化绿色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

  ——绿色发展资源和环境的效益显著。“十二五”前三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9.03%、10.68%,节约能源3.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4亿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7.8%、7.1%、9.9%、2.0%。大宗废物基本实现了由“以储为主”向“以用为主”的转变。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资源产出率不断提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促进单位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降低,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形成绿色企业(园区、城市)模式。经过近十年的试点、示范实践,我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典型企业(园区、城市),对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六部委组织了第一批57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先行示范地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紧紧围绕破解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制约,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并以确定的制度创新点为重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力争取得重大突破,为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有益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又启动了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促进了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批国家、省市试点企业、园区和区域等通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实现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大缓解了对原生资源依赖,极大促进了区域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生产力优化布局和产业集聚,提升了区域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再制造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5%~17%,再制造产业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发展正处于系统、全面、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要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绿色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走出绿色窘境,跳出资源陷阱,破除环境怪圈,走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