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写”之间,绽放汉字之美

特约评论员邓海建

  汉字听写的全民游戏又来了。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奖得主、2014央视收视领跑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改版升级,第三届重装归来。

  千百年来,汉字从甲骨入泥到钟鼎斑驳,从竹简凋零到绢帛难留,历经秦篆汉隶,终成方块之形。一字一世界,一笔一菩提。她有如画的“颜值”,亦有如诗的意蕴,其灵性与神识,根筑民族血脉,承续大国文明。即便仅以时序坐标来考量:古埃及的圣书、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印度的梵文,这些人类文明始初的符号,或早已烟消云散,或残存史册典籍,而唯有汉字,以“东方魔块”的形态,穿越时空桎梏,成就人文大美。美国诗人庞德就认为,譬如汉字的“春”,就是“太阳低伏在草木茁壮成长的枝干之下”。因此,由汉字组成的诗句,就像一组组活动的图画,没有语音语法亦能进入象形的境界。

  不过今天,“键盘侠”多了,手写体的汉字、一撇一捺的写意与舒展,似乎很难从屏幕上跳脱出来。至于提笔忘字的例子,更是成为文化传承中的硬伤。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项调查: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经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眼下,据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与此同时,汉字“失写症”不容低估,“见字如见人”的书写评价功能被忽略。

  坚守灵魂、担当责任,创新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做到了这一点。随着2015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的进行,由节目联合搜狗输入法共同发起的文化公益活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也持续受到网友热捧。

  当这个夏天的我们,带着笔,铺着纸,和小选手、主持人、文化学者一起沉浸在汉字文化的海洋,清风拂面、茶语飘香,莞尔一笑也好,恍然大悟也罢,这不仅是一场娱乐竞技,更是与同根同源的汉字亲密接触的契机。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