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评选:用榜样的力量点亮信念的灯塔

特约评论员马平川

  目前,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正进入候选人公示和公众投票阶段。这项评选表彰活动,既然是对道德模范的集中发现,也是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检验和展示。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踊跃参与,全民一起评选“平民英雄”,共同推崇“凡人善举”。

  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为社会的运行和文明的进步释放出道德的力量。民众的道德水准,既体现民族的基本素质,更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模范的不断涌现,道德事迹的扩散传播,引领着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尤其是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道德的提高和灵魂的升华,应该紧跟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脚步,实现协调统一,有机结合。

  道德建设之于治国安民,可谓意义重大。《管子》开宗明义即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由此可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自古以来皆受重视,也都是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方面。并且事实上,崇德向善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扎实的根基。

  而进入新的时代,在开放的环境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格局,道德观念也显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在此情境下,如何让公民道德建设有更新的发展、更大的进步,无疑是值得审视和深思的命题。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把发现和塑造道德模范的权利交给公众,顺应了时代潮流,势必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引导和引领作用。

  不必讳言,在这价值裂变的时代,人的观念和灵魂正呈现出各异的形态。而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功利化思维的弥漫,让越来越多的灵魂走向了迷失,越来越多人的精神渐趋荒芜。近些年来,老人跌倒无人扶的现象时有上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群体也越发庞大……甚至有人将这个时代定义为道德溃散、价值迷失的时代。而这种现象和趋势,无疑是公民道德建设正面临的挑战。

  评选道德模范,树立道德典型,就是为了抵抗这种迷失,防范道德水平的下滑。对于改革发展而言,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过程,而对于包含道德建设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又何尝不是到了重塑的节点。灵魂要跟上脚步,首先得树立标杆、点亮灯塔、设立参照。评选助人为乐的模范,邻里才会更加和谐,人们才会相互温暖;评选见义勇为的模范,正义才能得到更好地彰显,危困才能得到更及时地拯救;评选诚实守信的模范,整个社会才能显得更加光明磊落,信用危机才能尽快度过;评选出敬业奉献的模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才能更好地实现价值、挖掘潜能;评选孝老爱亲的模范,才能彰显孝悌之义,维系家庭和睦。

  如果这是个迷失的时代,那么评选全国道德模范,就是发现有光的所在。也许,这些凡人善举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必须要有一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看见,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就是这样的一束聚光灯,把道德的形象映入每个人的眼里,让温暖流入更多人的心中。只有把道德的力量释放并扩散开来,才能更好地助力改革发展,实现世道人心的重建,推动文明的进步。

  只有拨开人心的雾霾,才能看见道德的星空;只有走出道德的迷失,才能发现有光的所在。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所呈现的榜样力量,必将转化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正能量。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