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2016年3月22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8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5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4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1日
70年前的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表达了携手击败日本的坚定决心,明确了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原则,在当今时代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公告共13条,其中有5个关键词构成了公告的核心内涵。
第一,“无条件投降”。公告以盟国战胜德国纳粹为例,警告日本做无谓的抵抗只会招致日军的彻底灭亡和日本本土的全部残毁,除此唯有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对日本的最后通牒,彰显了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力量压倒性的意志和信心。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覆灭。每年的8月15日和9月3日,成了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第二,“军国主义”。公告两度提及日本军国主义。一是日本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是继续受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掌控还是走向理智。二是务必将不负责任的军国主义驱出世界,永远消除军国主义者的权力和影响,否则将无法建立一个和平、安全和公正的新秩序。公告中文版所用“穷兵黩武主义”一词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军国主义”。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并未得以彻底铲除,仍有一些政治势力在为军国主义扬幡招魂。
第三,“战争罪犯”。公告指出,所有日本战犯必须受到严惩。战后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进行审判,一些甲级战犯被处以极刑,国际正义得以伸张。但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启用和扶持了一些没有改造好的战犯;日本右翼势力更是公然蔑视国际正义,借用靖国神社对战犯特别是甲级战犯顶礼膜拜。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把靖国神社变成了军国主义的招魂社。
第四,“重新武装”。公告明确规定,不允许日本保留那些能使日本重新武装、发动战争的产业。这是要剥夺日本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和条件,防止日本再次祸害世界。然而,美国为了满足自己战略的需要,转变了对日政策,重新武装日本的意图越来越明朗,这为日本改变专守防卫政策、重新武装开了绿灯。日本建立起一支名为自卫队、实际远超自卫需求的现代化军队,并且借助重新解释宪法,图谋解禁集体自卫权,重拾战争权。
第五,“开罗宣言”。公告第8条宣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可以领有之小岛在内。”这一条言简意赅,斩钉截铁,既表明公告全面继承了《开罗宣言》,与其构成完整的国际法逻辑链条,又专门对日本战后领土主权再次进行了明确限定。《开罗宣言》共有三点,其中第二点占了开罗宣言一多半的篇幅,可见其分量之重。该点指出,日本窃取的所有中国领土,比如东北、台湾、澎湖,必须归还中国。这种列举方法表明,只要是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都要归还中国。因此,上述宣言和公告成为战后中国收回台湾主权的国际法依据,并构成我国维护钓鱼岛主权的重要国际法基础。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各种狡辩都无法改变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随同台湾在国际法上已回归中国的事实。
从《波茨坦公告》5个关键词可以看出,不仅要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还要通过铲除军国主义、惩治战争罪犯、永久解除武装、限定领土主权等举措,使日本战后走和平道路,防止日本再次祸害亚洲和世界,避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联合国宪章》语)。也就是说,《波茨坦公告》的要旨就是从能力、制度、思想等方面彻底铲除日本再次发动战争的可能性。
日本投降书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规定,第二句话宣示无条件投降,接着又承诺日本天皇、政府及其继任者“严格履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但70年过去了,日本国内对侵略战争的认识越来越模糊,否认、歪曲、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越来越肆无忌惮,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一系列消极动向给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带来不确定性。
70年前的《波茨坦公告》以德国为殷鉴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70年后的今天,德国更像是一面镜子。只有彻底否定和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并对受害者真诚道歉,日本才能卸下历史包袱,实现同亚洲邻国和解,真正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正如70年前一样,日本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在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日本政府对历史的态度。(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央视网2016年3月22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8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5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4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