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文艺之花绽放的活力甘泉

特约评论员杨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曾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其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要求也更高。而如何创作、创作什么,也已经成为了很现实的问题。但不管怎样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要想繁荣文艺,就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工作者就必须认清文艺服务的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就倒逼着文艺工作者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作,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

  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作品就必须对人民群众有用有启迪。这是因为,文艺作品若一味迎合市场,沉溺于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即便制造再多噱头,编造再离奇的古怪情节,终究也会被人民群众无情抛弃。从这个角度来说,好的文艺作品就必须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既反映火热的生活,又指引生活的方向,能够给受众带来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深层次启迪。

  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还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角。以人民群众为主角,首先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将镜头笔端对准人民群众,生动展示其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辉煌业绩。另一方面,以人民群众为主角还倒逼着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艺术创作的主力军作用,营造适宜氛围,推动其不论职业年龄,只要热爱文艺都可以参与文艺创作,这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客观要求。

  事实上,对于如何进行文艺创作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指出了答案,即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大地;文艺工作者可以在思维上信马由缰,但一定要以深入田间地头,自觉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人民群众中发掘创造素材和源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创作只有接上地气、对上老百姓脾气,才能增人气,添活力。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已经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就应深刻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最大的热情和昂扬的激情投入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以镜头笔端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力。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