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席金砖峰会:促互利共赢 创光明前景

特约评论员徐秀军

  7月8日至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并与其他四国一道推进金砖国家务实合作,实现中国与其他四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金砖国家合作的美好未来。

  自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成立以来,各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金砖国家宣布建立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的新开发银行,为金砖国家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筹措资金;宣布建立初始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以帮助成员国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并对现有的国际机制形成补充。这不仅意味着金砖国家合作正在向机制化方向发展,也意味着金砖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整体提升。

  近年来,金砖国家合作的深入发展也受到一些新的不利因素的掣肘。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治理改革方案迟迟得不到执行,导致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发达经济体主导新一轮大型排他性经贸协定谈判将金砖国家排除在外,限制了金砖国家在全球规则重构中的话语权。

  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金砖国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合作伙伴精神开创了“BRICS+N”的合作形式,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都能从金砖国家合作中受益。目前,金砖国家已与非洲和拉美建立了对话机制,双方务实合作惠及整个非洲大陆和拉美各国。如今,金砖国家将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和观察员展开对话。这将为金砖国家以及相关各方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与此同时,金砖国家一直以来在改革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是金砖国家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是“金砖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中国将金砖国家合作列入外交的优先领域,展现了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作为金砖国家中的最大经济体,中国对其他成员平等相待,平均分配新开发银行的股权和投票权。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也都面向其他金砖国家开放,为五国创造广阔的发展与合作前景提供了新的平台。(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