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2016年3月22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8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5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4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1日
自古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的治理至今依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而县委书记无疑是治理的关键要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反腐肃风的雷霆行动让全党为之鼓舞和振奋。县委书记这支队伍中,也查处了一些腐败分子,为这支执政骨干队伍的健康成长营造了好的政治生态。然而,由于县委书记的权力相对更为集中,所以这次反腐斗争中一些地方县委书记出事的比例也比较大,于是就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偏见和误解,似乎县委书记都是腐败分子,尤其是一些新媒体在网络上的渲染,更加重了一些人的误会。笔者一个同学来京,谈到现在一些地方县委书记到外地出差,都不敢让人知道自己是县委书记,说受不了群众那种不信任的目光。而一个县委书记回老家看望母亲,给了老人家几千元钱,老太太对自己的儿子都不信任,生怕孩子拿的是不干净的钱。他甚至说,过去当党的干部很有面子,现在搞得一点儿职业尊严都没有了。笔者听了很是感慨。
这种现象绝对不是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意图。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是抓坏干部,更是建设好党,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和领导水平,更是关心爱护维护党的好干部。笔者以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两个“理直气壮”: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反腐败,坚决把县委书记中的个别蛀虫揪出来;另一方面要理直气壮维护县委书记这支执政骨干队伍的职业尊严。
就笔者的体会而言,到地方挂职锻炼之前,尽管也知道地方和基层的同志不容易,但那种体会还是肤浅的,感情上也是有隔阂的。到地方近两年的挂职锻炼,笔者亲眼看到,县区委书记根本没有节假日,大多基层的同志全是所谓“5+2”、“白加黑”,而且很少发牢骚,总是强调“办法总比困难多”。也许他们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缺点不足,但他们对党是忠诚的,对人民的感情是深的,对工作是敬业的,很多同志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笔者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可贵的品质。无论今天腐败现象多么让人震惊和气愤,但笔者坚信,大多数党的执政骨干是过硬的,是值得党和人民信任的。如果把县委书记这支队伍都妖魔化了,实际上也是把党的地方和基层干部队伍都妖魔化了,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如果使这些奋斗在执政一线的同志们连执政的尊严和工作的脸面都没有了,后果将是严重的。
事实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县委书记这支队伍一直是倍加关怀和信任的。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去年到中央党校学习,被中央党校称为“总书记工程”,因为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县委书记全部到中央党校学习,而且亲自接见了第一期学员。这是对全国县委书记莫大的信任和关心支持,很多同志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次中央在时隔20年以后,在党的生日前夕表彰100名优秀县委书记,就是要在全社会更加理直气壮表扬弘扬党的好干部,宣传党的好书记,让人民群众从这些越来越多的好书记身上看到党的希望。
期待着中央下一次继续表彰更多的乡镇(街道)好书记,更多的社区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让这些好书记们拥有执政的尊严感、神圣感,拥有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上级党委的信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整体团队,从来就没有中央党、地方党和基层党之分,全党只有同心同德、相互信赖、风雨同舟,才能领导人民共度难关、共克风险。(作者系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
央视网2016年3月22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8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5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4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