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中欧合作再添新抓手

特约评论员赵俊杰

  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于当地时间6月29日下午在布鲁塞尔欧洲理事会总部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主持。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取得一系列重要务实成果。中欧双方发表了会晤联合声明和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在科技、知识产权、区域政策、海关等领域签署多项合作文件,并就广泛议题达成共识。中欧双方决定,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建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尽早达成一个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以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契机,深化气候变化领域务实合作;着手制定能源领域合作路线图;深化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对话与合作;于2015年底前完成商谈和签署互免持外交护照人员签证协议,并探讨在更大范围便利双方商务、旅游、学生等签证手续办理;建立中欧法律事务对话机制。

  这次会晤格外引人注目,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今年正值中欧建交40周年,需要深入总结40年来双边关系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二是此次会议属于新一届中国政府与新一届欧盟委员会领导人之间的第一次会晤,新人新气象,双方为增进了解、加深合作、规划未来,必定会有一番作为;三是通过构筑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进一步充实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对40年中欧关系作一个盘点,更能体现中欧来之不易的成就和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中欧关系定性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长期关系”到“全面伙伴关系”,再从“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到今天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单纯是文字内涵的深度表述,更重要的是双边关系的深刻调整和良性互动。到2015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双边政治关系的良性互动体现出这样一些特点:领导人互访频繁,政治关系稳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相互关系文件。目前,中欧双边已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框架,并确立起5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广泛涉及政治、经济、金融、科技、能源及文教等诸多领域。中欧经贸和科技合作在40年间硕果累累,双边贸易伙伴地位不断提升。1975~1989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至235亿美元。1990~1999年双边贸易总额从222亿美元增加到55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76%。进入21世纪,中欧贸易额增长提速,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高达6151.39亿美元,同比增长9.9%,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708.84亿美元,增长9.4%;自欧盟进口2442.54亿美元,增长10.7%。截至2013年底,欧盟对华累计投资超过900亿美元;中国对欧盟累计直接投资也已经超过了350亿美元。在科教文卫等其他领域,中欧之间的合作也正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在肯定40年中欧关系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欧关系还存在着复杂而矛盾的特性。中欧高层年度会晤机制和各类磋商与对话机制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双边政治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中欧经贸合作硕果累累的背后却隐藏着结构性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围绕贸易倾销与反倾销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中欧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

  有鉴于此,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期间强调,中欧应全面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这一提法是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的充实和发展。在这个高瞻远瞩的伙伴关系框架内,我们可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对接;我们可以把中欧能源及城镇化合作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结合;我们可以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参与容克投资计划。

  中欧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存在诸多共同点和利益契合点,在发展理念和政策操作上也有若干交汇点和互补性,欧盟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循环经济、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低碳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则在高新技术市场、外汇储备、金融监管、对外贸易等方面拥有自身优势,双方利益的契合为中欧互利合作、实现双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