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毁英雄就是消解历史与未来

特约评论员邓海建

  一段时间以来,“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调侃与诽谤,抹黑并诋毁着民族历史。近日,新华社推出系列报道,反击诋毁英雄的言论,还原英雄的真实事迹。

  一个国家抑或一个民族,都有史诗般的英雄主义,支撑起刚毅决然的风骨。英雄不过是血肉之躯,但却以个人磅礴的力量,将道义与价值书写为继往开来的精神图腾。古人有古人的英雄,世界有世界的英雄:比如岳飞、文天祥,比如圣女贞德、将军戴高乐……是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少不了英雄的身影与丰姿,正所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不过,当英雄成为段子里的小丑,当历史成为笑话中的佐料,这便不仅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恶趣味那么简单。倒不是英雄的形象蒙尘纳诟了,而是一些人在物质的道路上与弥足珍贵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一则,消费主义文化西风东渐,恶搞成为没有边界的全民狂欢。娱乐至死,混沌至死在一些人心中很有市场。在文化价值层面,消费主义“拒斥主流意识形态、否定政治权威、淡化国家观念、揶揄崇高信仰、调侃政治领袖,将宏大叙事、光荣使命、优良传统等以往追求与遵循的价值目标排挤出去”,构建了一个虚无空荡的价值世界。二则,“互联网+”在为经济社会转型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网络谣言有了杀伤力超强的新式武器。关于流言之祸,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云传播、大数据的背景下,谣言流布的司法代价偏低,使得网络世界成为了诋毁英雄的主战场。正如《解放军报》所言:“欲亡其政,先乱其军。欲乱其军,先惑其心。”自古以来,这都是值得警惕的“术”与“谋”。当英雄的价值被消解,当这种消解病毒式传播,思想价值与意识形态层面的“蚁穴之溃”,不可不鉴!

  当消费英雄成为一种诡异的力量,也许这是在以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正历史本、正英雄名、正国家骨、正民族魂,已是刻不容缓的公共议题。和平年代久了,生活条件好了,英雄的血汗与形象似乎也就淡泊了;教科书里的记载,仿佛也成了旧时光的记忆。好在这些年,顶层设计从未忘却英雄与英雄背后的人民: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3月,民政部正式颁布并开始实施《烈士公祭办法》……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就像家风对于家族的振兴一样,英雄对于民族与国家的梦想,是精神动能,也是价值方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固然是群众创造的,但也得承认英雄的推动作用。英雄也是人,是人也许不会完美,但价值与情怀、立场与精神不能陷入“无限怀疑”的怪圈,尤其是为民族振兴与国家独立而牺牲的英雄,抹黑与诋毁已经僭越人性良知的底线。

  当一个个“键盘侠”肆意地消费英雄,本质亦是消解我们的历史与未来。今天,为英雄正名,是让历史正告现在、让现实启迪未来。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