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动,投身创业大潮

特约评论员余际庭

  自从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后,创业创新之火在中华大地上迅速呈现燎原之势。国务院近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再为创业创新“火上加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创业大潮。第一次创业潮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参与者是社会无业人员,主要方式是贩卖服装等日用品,即所谓的“个体户”。他们以个体和家庭为单位,集中于流通领域,利用地区价格差套利,小摊小贩,缺少技术含量。那时候,人们对个体户的“羡慕嫉妒恨”情绪比较严重,流行一句话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第二次创业潮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算起,到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主要参与者是“下海”的机关工作人员、科技工作者、乡镇企业转制后的企业经理和最早一批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员。民间创造出“下海”这个词,表示放弃铁饭碗去经商办企业。高科技创业潮开始出现,国内互联网公司也相继问世。

  2001年美国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9·11”事件和互联网泡沫破灭,随后是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次贷危机等等,对全球创业创新活动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但主要靠房地产和政府投资拉动,民间出现了“上岸潮”,一些“下海”人士纷纷回归国有企事业单位。深圳交易所从2000年10月开始筹备创业板,直到2009年10月才在争议中上市。总体上,全社会创业氛围有所减弱。

  第三次创业潮始于2013年新一届政府上台,尤其是去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创业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同时政府积极从政策环境上放松管制,降低创业成本,培育创业创新土壤。可以说,创业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特征。根据以前历次创业大潮推测,这次创业大潮将持续10年以上。

  这次创业潮的特点是:高科技引领创业创新潮流,尤其是“互联网+”创业;金融创业潮第一次出现,原因是政府放松了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管制,如私募基金、P2P,众筹等;技术和资本的结合。以前是技术找钱,现在是钱找技术;团队创业替代了以前的个体创业,为公司治理和吸引股权投资基金打下了良好基础;80、90后正成为第三次创业潮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他们生逢其时,处于有史以来最宽松的创业环境。

  如何把握时代脉动,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大潮?笔者有以下建议:

  第一、创新型创业比就业型创业更有价值。要更多地投身创新型创业,带动中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第二、要立足于做你懂的、或者有兴趣的、或者有资源的领域;

  第三、想要更好地得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必须着眼于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如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传感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生物工程、新能源、环境工程等;

  第四、着力打造新的商业模式。用颠覆性思维、跨界思维、互联网思维看世界,用信息对称原则、最短半径原则和效率原则审视现存的一切商业模式,就能发现机会和空间;

  第五、关注末梢需求。社会经济组织的健康有赖于每一个经济细胞的微循环健康。创新型创业应该关注经济细胞的微循环,关注社会末梢需求;

  第六、要善于与资本打交道。创新型创业的两个轮子,一个是技术,一个就是资本。无论企业处于哪个阶段,资本都有用武之地,从天使投资到Pre-IPO,从新三板到创业板,要善于用资本助力起飞;

  第七、要坚持诚信经营,抛弃一夜暴富思想。现在有些创业企业出现了卷钱跑路的现象。不能滥用社会包容攫取财富,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要沉下心来做事业,成功就可能到来。(作者为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