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用爱心为生命护航

特约评论员王传涛

  6月14日是第十二个世界献血者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定为“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应该说,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充满了对人道主义的感恩和感谢之情。它有助于进一步让广大无偿自愿献血者从中体会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并且也能促进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者的队伍中来。

  需要明确的是,无偿献血既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公民的义务之举。早在1998年,为了保证献血质量和对献血事业的管理,全国人大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我国自那年起正式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因此,一位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但值得一提的是,自愿无偿献血在我国仍然面临一些阻力。比如,传统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能再将身体里的东西授之于他人。显而易见,普及现代科学和医学知识及理念在当下仍然十分必要。基本常识是: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血液的新陈代谢活动非常旺盛;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只占到全身总血量的5%,献血后身体会自动调节,使血流量很快恢复正常,同时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

  一言以蔽之,献血对身体不会造成负面影响,相反还能增强身体机能。鉴于此,在献血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方面,我国应该有更大的动作。据了解,许多国家将献血列入中小学课程来传授,我们不妨也拿来效法。

  除此之外,还需要正视的是,我国献血管理和血液使用制度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许多人早前就产生过“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献血容易用血难”等质疑。对此,我们必须要承认,我国的献血管理和血液使用制度需要不断透明化、科学化、高效化。这些问题是无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临床屡屡产生“血荒”的现实问题。

  激发社会的献血热情,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还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关于献血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各地方政府对于献血应该有一些必要的激励或强制措施。比如,去年深圳市就修订了该市的《无偿献血条例》,明确规定献血者可以终生免费使用血液,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市民的献血热情。

  人生无常,每天在医院中几乎都有需要用血的伤患者,他们需要我们献血帮助。同时,我们不知道自己及亲人、朋友是不是会成为急需用血的人,更不知道一旦需要用血会不会遇到“血荒”。人间的大爱是相互的,如果说我们为他人的献血体现出了人道和博爱,那么,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会享受到其他朋友的帮助与关心。

  让更多的“我们”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吧!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