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特约评论员赵强

  从6月1日开始,北京将实施“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除了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外,部分室外场所也被列入禁烟范围。

  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烟草制品是生活非必需品,同时又是被广泛消费的商品,可成为征税的理想对象。这个理论深入人心,在世界各国被广泛采纳,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烟草制品高额征税:一来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二来从一般性的经济学原理来说,运用税收政策工具可以达到限制和减少烟草消费的目的。

  真正出于控烟目的考虑,会注意到亚当·斯密的传统理论中暗含着一个悖论:虽然从经济原理上来说,高额税收会限制消费,但也正因为烟草的需求弹性小,税收增加的结果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断增加的税收会促使烟草行业想方设法培养新的烟草消费者,扩大销量,转嫁税收,摊薄成本。既然能够从烟草行业获得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不少地方政府自然会对此产生依赖,甚至将烟草行业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发展,对控烟、禁烟措施就必然只是做做样子,并不会真正采取有力行动。

  作为能带来高额利税的行业,烟草行业其实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从烟草种植到烟草加工,从烟草企业到地方政府,再到传媒广告等行业,烟草利益实际上已经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无孔不入。甚至为了规避烟草在广告中的禁止性条款,烟草行业的宣传不断改头换面,以公益、赞助的名义悄然进行,其影响力其实更加深远。

  禁烟、控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烟民”,而是一条顽固的利益链条。烟草“利益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的“烟瘾”都要比一个资深烟民大得多,不切断烟草利益链,控烟、禁烟者就犹如孤军奋战,很难突出重围。中国卷烟销量与吸烟人数都雄踞世界第一,亦即是说中国受烟草危害也是世界第一:烟草造成的疾病危害增加了医疗负担,甚至每年因烟草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已经超过了100万。

  烟草危害其实远远大于短期的经济利益,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切断利益链,禁烟控烟才能从源头、根本上取得胜利。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