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2016年3月22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8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5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4日
-
央视网2016年3月11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其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理想。
富强,即民富国强。近代中国在追求富强的道路上,历经种种艰辛。从1840年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起,中华民族就期盼着改变贫弱状况,实现国家富强,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得以实现,富强才有了可能。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还十分落后。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如果不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为了迅速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状况,党和人民表现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为了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等豁出命去干,“宁愿少活20年”;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邓稼先等忘我投入,长时间隐姓埋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1978年,邓小平等领导人有机会到发达国家访问,意识到中国落伍了,应该奋起直追。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等重要决策,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从1978年到2010年,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稳步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于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9728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超过28473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000多美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的军事和科技实力等大大增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也取得很大成绩。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也有了很大发展。中国还出色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一个初步繁荣富强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置于了首位。习近平总书记也在阐述中国梦内涵时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广大中华儿女的心声和夙愿。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说明,国家富强是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础或前提;没有国家富强,就没有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就说清了这一道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得到全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侨华人的热烈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有理由相信,中国将更加富强,中国梦也一定会实现!(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
央视网2016年3月22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8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5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4日
央视网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