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记忆:清明祭英烈,传承爱国情

特约评论员邓海建

  “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是个特殊的日子。《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人向来有着慎终追远的情结,也正因如此,每年清明时分,缅怀先烈、祭祖思亲,演绎为肃穆深沉的民族传统。

  如今,我们更懂得缅怀英烈。2014年3月31日,民政部正式公布并实施《烈士公祭办法》,赢得各界一致好评。2014年12月13日,中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将国家的意志、信念与情感,上升为人格化的制度,彰显新时期的精神图腾与价值皈依。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阅兵式,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今年的清明祭英烈,更多了几分厚重与深沉:既仰望崇高、祭奠英雄,也牢记历史,不忘根本。从连续24次提高烈士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到国家高规格迎回43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一以贯之地推进烈士褒扬事业、珍视英烈历史资源,这是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亦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清明祭英烈,传承爱国情。这份肃穆深沉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文化基因。今日的幸福安宁,是英烈与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成果。没有英烈的牺牲,就没有今日的和平盛景。纵观世界,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加拿大等国,也都在褒扬烈士层面有着庄严的国家作为。是的,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不崇尚、不尊重英雄,就不可能成就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对历史与英烈的漠然,无疑意味着不可原谅的背叛。

  回望历史、祭奠先烈,还要谨记一个老理:和平不仅是人类质朴的愿望,更是走向文明的能力。习近平主席在同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曾指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合作共赢,唯有自我强大,才能将以“和”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梦,传递到五湖四海。而当下最关键的,是实践“四个全面”战略构想,承袭先烈遗志,做有能力捍卫并推进和平进程的“中国醒狮”。

  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清明祭英烈,将历史作为教科书、将历史化为清醒剂,传扬爱国心,传承爱国情。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