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为民履职,岂止在会场

特约评论员杨飞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于3月13日闭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二届三次会议于3月15日闭幕,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就此圆满地落下帷幕。回望这十余天的会议,有记者注意到了这么一个细节:在开完两会后,很多代表委员都会不由自主地长舒一口气。

  这口气,是代表委员圆满履职完毕后的由衷欣慰。这绝不是无稽之谈,在短短十余天时间里,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政协委员提交提案5857件,涉及经济发展、政治法律、社会管理、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宣传、医疗体育、资源环境等;人大代表也提出议案共计521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就多达510件,已经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例,不少政协委员就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建言献策,提出很多宝贵建议。至于人大代表,更明确地表示“希望国家继续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甚至还有代表建议“研究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化的全面小康标准”,这种“捞干货”的履职态度,已经让人感受到代表委员一心为民的态度。

  代表委员的为民履职严格来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按照人民赋予的权利,努力围绕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等原则来履行职责,这固然值得我们欣慰,但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大多都是围绕着会议设置的议程而展开的,在履职方面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一定局限性。唯有走出会场,更加深入地走进田间地头基层一线,才能发现更多的社会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人民对自己的嘱托。

  事实上,代表委员在平时就已经知晓有些问题,若只等着开两会来解决,难免会有“黄花菜都凉了”之憾。代表委员若能在平时就履行自己的职责,该建言就建言,该监督就监督,则不但民众会受益,也在无形中将话题、议程设置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李克强总理曾感叹“高手在民间”,代表委员若能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更有助于将问政于民落到实处,进而凝聚起实现“四个全面”的强劲推力。

  由此可见,对于代表委员来说,两会会场只是其履行参政议政及民主监督等职责的一个载体。而若要让代表委员履职的广度与深度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进而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也就必须切实加强代表委员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努力倾听人民的呼声,及时回应人民的期待,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也唯有如此,方能最广泛地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开创“四个全面”新局面。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