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公民都能优雅地老去

特约评论员邓海建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尹蔚民表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未来将面临巨大压力,除了要继续扩大养老保险征缴扩面,还将采取渐进式退休政策。此外,人社部一直在研究论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方案,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报请有关部门审定。(3月10日新华网)

  生老病死,人生四维。2015年春晚,莫文蔚一曲《当你老了》,让很多人心有戚戚。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这不仅是大国责任,亦是社会义务。社保是世界性难题,而中国又恰逢“新兴加转轨”,挑战远甚于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眼下的四个全面战略,也离不开对养老问题的稳妥回应。

  中国的养老问题形势迫切。据测算,我们国家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4.9%,到2020年将达到19.3%,到2050年将达到38.6%,而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是在下降。显然,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巨大。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也就是3个人养1个人,到了2020年将下降到2.94:1,到2050年将下降到1.3:1。简言之,劳动人口少了,吃养老金的多了,且这个养老金待遇还必须刚性增长,随着健康水平的提升,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也必然水涨船高。

  好在,从国家层面来看,顶层设计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兜底的暖意。“很多退休老工人年轻时为共和国发展流过大汗,绝不能让他们年老时再流泪!”3月9日,李克强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说。他当场承诺,对于养老金的正常缺口,国家会尽力支持。李克强同时强调,各地方不能“头戴三尺帽子报账”,更不能动这些民生钱、“保命钱”。总理表态话语铿锵。

  养老,离不开养老制度的转身与构建。3月8日下午,张德江委员长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健全财政投入制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和监督,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事实上,这些年来的养老制度改革,立足国情、着眼长远,以公共责任与市场机制为鸟之两翼,在三个层面下功夫:一则,多方筹措,做大总量的盘子。譬如在财政开源层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二则,科学运营,保值增值养老基金。“目前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有3.06万亿元,可以拿来投资运营的主要是这一部分资金”。人社部也表示,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形成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基本方案,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按程序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审定。三则,立足长远,构架养老支撑网络。譬如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近日表示,将为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提供EET税收优惠。至于备受关注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相关部门则表示,“希望今年能够把延迟退休方案制定出来,后年正式推出,但实施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至少在五年后。”

  养老当然不只是个“钱”的问题,但没有钱,一切美好的制度设计可能都无从谈起。养老金的公平、流动、可持续,是中国式养老面临的核心问题。事实上,正如财经专家所言,“养老金制度可熨平消费,亦可减贫,调节分配,作用十分重大。”好在新一轮养老制度的变革与调整箭在弦上,有了民生取向、有了民主程序、有了科学决策,让每个公民都能优雅地老去,也许迟早会从梦想照进现实。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