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别让“失踪的吴梦月”愚弄朋友圈

国内 广州日报 2014年12月23日 08:4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近日,一则“3岁女孩吴梦月在广州岗顶地铁站失踪”的寻人启事在朋友圈和微博上传播。启事称,如有知情者提供线索帮助找到孩子,愿把价值50万元的房子卖掉给予酬金。实际上该启事存在多个版本,均已被证实为谣言。

  经常玩微信或细心的微友都知道,“吴梦月”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朋友圈的“寻人启事”中,网上最初出现的版本是“3岁女孩吴梦月走失”,在北京、安徽、大连等地“走失”过,到后来,就变成了在全国各地的小区里“走失”。“走失版本”多种,细节几乎一样,只不过时间、地点变了,所留的电话也分别以“137”、“156”、“185”等开头。这次,广州的朋友圈中招了。

  证实这是一则谣言之后,许多爱心满满、为走失女孩心有戚然的微友也许还纳闷:造谣者目的何在?究竟想骗什么?奥妙也许就在那个联系电话上。不少地方发生过同类案件,警方提醒公众,在“孩子走失”、“高薪诚聘”、“领养宠物”等剧情中,往往镶嵌着吸费电话,一拨电话就可能掉进骗子的陷阱中。与其他社交媒体不同,微信朋友圈都是关系较近的人,对朋友转过来的信息有一种天然的信任,上当可能性较大,这也是骗子盯上微信朋友圈的重要诱因。

  面对朋友圈中形形色色、图文并茂的“求助信息”,许多人心里都相当纠葛:人都有悲天悯人之心,读着别人的“悲惨故事”,不理不睬吧,良心过不去。万一是真的,多转发一次,求助者就多了一分希望,可谓小善可为;如果是假的,转发到朋友圈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甚至是害人的行为。让朋友上了吸费电话的当,被扣点话费事小,要有更大损失,实在罪过。或许正是基于手机用户的从善心理,三教九流都开始盯上微信朋友圈,这个圈子也快成为鱼龙混杂的江湖了,因此,微信用户也要多留个心眼,未经证实或自己无法证实的信息不要乱转发,乱传谣言有可能触犯法律先别说,至少别让骗子玷污你和朋友的爱心。

  对这种利用公众爱心行骗的恶劣行为,仅靠微信用户自我治理是不够的。像这类“求助信息”,公众应该有一种方便、快捷的求证渠道,或公安部门,或民政部门,或慈善组织,得到权威部门证实或证伪之后再决定是转发散播、置之不理还是直接举报。此外,吸费电话还牵涉到运营商问题,虽然权威部门早就声明,“电话回拨高额吸费”现象不存在,然而公众的观感并非如此,不少地方警方也证实这种电话的存在。如果真的这回事,服务商是否也应该有所作为,不为骗子提供方便呢?

  没什么伤比爱心被骗更伤,因为它销蚀的是整个社会的正能量。是以,“吴梦月失踪”并非小事,希望一查到底,揪出骗子,别只作一般谣言对待。(连海平)

推荐阅读 吴梦月 | 朋友圈
我要纠错编辑:赵春晓 责任编辑: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