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评论: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公祭

国内 新华网 2014年12月12日 22:3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刘斐)77年前发生在时为中国首都南京的一场人间惨剧,至今犹如楔子般嵌在中国人心中,泣血不止。自1937年12月13日起,长达6周的时间里,在这座被战火蹂躏成残垣断壁的六朝古都中,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日本军队杀害。

        77年后的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用立法形式确定的三个国家级纪念日之一,另两个分别是9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的中国烈士纪念日。

        与后两者不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的是放下武器的罹难被俘军人、手无寸铁的惨死无辜平民。他们的境遇更能让人直视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国家贫弱与家园沦落的联系、集体无意识顺从的悲哀、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可贵。

        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前,中日两国都曾批准签署了1907年的《海牙公约》,而在其附件《陆战法规和管理章程》中的第二十三条则明确禁止“以背信弃义的方式杀、伤属于敌国或敌军的人员;杀、伤已经放下武器或丧失自卫能力并已无条件投降的敌人”。

        《海牙公约》与《日内瓦公约》都是国际主义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最低限度维护人类文明的约定,然而,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却突破了人类对“残忍”的想象力,打破了人类文明、人道主义的底线。亲历事件的外国人、幸存于难的中国人只能用“人间地狱”来描述当时“难以言说”的恐怖。

       时至今日,国际社会仍无法彻底阻止战争行为,但通过举国公祭大屠杀死难者这一国家仪式,将真相昭示天下,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人类文明的守护需要全世界共同而不懈地努力,但毁坏却只要一念善恶的转变、一面制度性防备之墙的倒塌。

        在人类史上最大规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在冷战的紧张局势中、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频仍中,度过了“相对和平”的近70年时间。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使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一定会使用棍子和石头。”战争成为悬在世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未来战争巨大的破坏性则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

        中国高规格地为在南京死难的30多万非战斗人员举行公祭,正是要让世界看清战争的毁灭性,警惕战时人性的扭曲,告诫世人捍卫和平、翦灭恶之萌芽。

        不幸的是,当今世界上仍有个别国家在向着战争的危险边缘滑去。日本,这个南京大屠杀的责任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不仅未能深刻反省战争罪责,反而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国内纵容右翼势力,在国际上美化战争恶行,甚至搅动地区不安定因素、制造紧张局势。

        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还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中国都不会坐视“恶之花”在东洋的滋长,世界也不该短视于一时之利益交换而一味绥靖。对于日本右翼祭奠靖国神社战犯、否认“慰安妇”、修改“和平宪法”的种种行为,埋骨于南京城下的30多万冤魂不答应,被卷入战争的亚洲各国不答应,珍视和平、存有良知的世界人民亦不会答应。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国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抵御外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近代以来,在苦难和屈辱中逐渐站立起来的中国,正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国家强盛统一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富足爱国是应有之义。

        崛起的中国继承了热爱和平的传统基因,其以公祭战争死难者的方式将流血的伤疤展示于世,不仅是对保家卫国决心的庄严宣誓,也是对珍视和平的诚心呼唤。

        南京每一段弹痕累累的城垣、每一寸埋骨葬魂的土地、每一条曾流血浮尸的江河,都在诉说这座古城的苦难过往。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的广岛原子弹爆炸遗址一样,南京大屠杀理应成为世界共同的记忆,对这场历史悲剧的祭奠应成为封存未来人道主义灾难的仪式。

 

推荐阅读 历史 | 悲剧
我要纠错编辑:高宇 责任编辑: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