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要有经济发展新动力

特约评论员余丰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12月12日 央视网)。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那么,如何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呢?要全面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九大特征、四个转向、四要和八个更加”上深刻理解和把握。

  在消费需求从模仿型排浪式特征转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等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上,笔者想重点阐述的是,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劳动力红利消失,大投资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这与经济发展进入上述九大新常态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等“四大转向”中,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是一脉相承的。这就要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特别是在“八个更加”中,要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唯一可以依靠的增长新动力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不仅有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动力,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要素驱动,即: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等大挖掘来垒高GDP总量,提高经济增速。一个标志是国内生产要素不能满足国内需要,转而进口,说明要素驱动已经没有潜力和持续性了;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过去十年来中国经济主要是财政货币资金大投资、大放水驱动的,最为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的4万亿元大投资。货币信贷、财政资金的大投资驱动不仅不可持续,而且后遗症非常大,目前中国严重的产能过剩就是后遗症之一。

  中国经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两个阶段都已经过去,都已经没有后劲持续力了,必须转到创新驱动,也就是第三个阶段上。只有创新驱动,才能在不增加要素投入、不实施大规模投资情况下,提高单位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产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要彻底打消“市场对于大规模‘刺激’的幻想”,过去应对经济增速下行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驱动将不会重演。在此基础上,所有投资者千万不要再以过去十年的大投资思维做投资决策,比如:只要大投资前提不在,大规模刺激消失,楼市就不会出现过去的暴涨情况;目前股市的暴涨行情,其风险累积已经很大,投资者应该按照新常态思维操作投资,特别是防范股市疯牛般非理性暴涨风险。这个时期,价值投资、长线投资也许就能够排上用场了。

  总之,经济新常态必须将经济增长新动力转到技术进步和革新创新上,而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