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强国还需“安全网”护航

特约评论员杨飞

  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11月24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山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随后还参观了网络安全公众体验展。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网络安全人人有责,要不断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切实维护网络安全,着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网络时代已经来临。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全球网民已经突破30亿。而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也已突破6亿,手机用户超过12亿。在荣登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宝座之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离网络强国梦的实现还有着很大距离。

  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频频发生的网络安全案件。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就曾显示,今年3月19日至5月18日即有135台位于美国的主机承载了563个针对我国境内网站的钓鱼页面,造成网络欺诈侵害事件约1.4万次。此外,客户资料泄密导致“查开房”、个人信息失窃带来“短信轰炸”等也网络安全案件也频频发生。这一切提醒着我们:中国要想实现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跨越,就必须织牢网络安全这张大网。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前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也已明确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而今频频发生的网络安全案件,也已经倒逼着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当然,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中央顶层设计发力和先进技术力量支撑都不可或缺。而作为网络媒体,也应努力提高自律意识,履行好自己的审查义务,健全内部审核制度,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从监测、识别等技术应用和管理层面上构筑“防火墙”,在严守“七条底线”、“九不准”等法律法规红线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使网络真正成为群众发扬民主的平台,舆论监督的平台,畅所欲言的平台。

  建设网络强国,还离不开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因为网络安全已成一个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的网络都无法脱离全球互联网的大局而独善其身,各国在网络空间中甚至已经融合成为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从保障全球网络安全方面考虑,世界各国就需要增强互联互通,努力消除在司法、政策以及合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障碍,携手维护全球互联网的安全与健康发展。

  要织牢网络安全这张大网,更需要网民的积极参与,毕竟网民是网络行为主体。广大网民要从自身做起,遵守相关法律和公序良俗,不传谣不信谣,做到开口有尺度落笔有底线。如此多措并举,必能夯实网络安全底色,有效推动网络强国步伐,进而让互联网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13亿中国人民。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