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985”、“211”,争议背后是什么

国内 钱江晚报 2014年11月20日 08: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211”、“985”,这是两组神秘的数字,也是两道贴在中国高校身上的标签,被贴上的陡增万丈光芒,与之无缘的办得再好,也只能暗自饮泣。近日,国内某大学校长透露教育部将取消“211”、“985”工程建设。这一消息后虽被教育部否认,但引发了全社会对“211”“985”工程的再次关注。昨天有媒体报道称,“211”与“985”高校拿走全国7成政府科研经费,可谓是众多中国高校里不折不扣的富庙。

  “211”、“985”,是两个工程的代称,一个是为了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一个着眼于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两项工程都是在上个世纪启动的,距现在已有近20年历史,在促进高校水平、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作用,集中力量与资源,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高校,但是当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却面临着越来越猛烈的拷问。

  平心而论,很多“211”、“985”高校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准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大众的争议和焦点并不在于这些学校本身,而在于标签背后的资源分配体制。“211”、“985”高校的申报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行政化的色彩,比如要入围“211”,要么是部属院校,要么是各省推荐的省属院校,其他学校哪怕办学水平很高,就业率也高于“211”院校,给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连进入评审的资格也没有。一些高校即便有了“入围”参评资格,也需要“跑部钱进”拿项目。很多高校在北京都设了“资金办”,“跑部进京”争经费。跑到了的学校钱越来越多,其他学校则钱越来越少,恶性循环,加剧分化。

  标签内和标签外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看了数据便知。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清华大学凭借39.31亿元成为科研经费最多的学校,其中财政拨款占到近70%,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大多数“985”高校科研经费的财政拨款占比都在60%以上。以2009年至2013年的数据为例,全国近100所“211”、“985”高校获得了全部政府科研经费的近70%,而其他2000多所高校只分得30%。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精尖的世界一流院校,但更需要百花齐放,百鸟齐鸣。因为靠近或者拥有行政资源,进入了“211”、“985”的序列,而得到大量的财政拨款,其他院校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再大,分到的蛋糕却明显小了一块,这显然并不公平。另一种不公平之处在于,由于标签的存在,一些就业单位产生了对非“211”、“985”高校学生的歧视,前两天有新闻报道说,本科毕业于西北某普通高校的张仲栋在工作两年后考取了清华硕士,在毕业时屡遭为难,有些招聘单位明确表示要本硕都是“985”“211”的。

  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真正现代化的高校一定是剥离了行政化色彩的高校。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对“211”、“985”的争议,寄托的其实是对高校改革的殷切期望。

推荐阅读 985 | 211
我要纠错编辑:潘会敏 责任编辑: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