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硕果应播种扩散

特约评论员余丰慧

  2014年9月29日,距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整整一年时间。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经由政府广泛宣传和媒体轮番报道,各路掘金者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

  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这是我们培育出的种子,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足以看出,中央对上海自贸区一年来试验是多么重视,其他各地区对其是多么期盼。

  值此自贸区一周岁之际,改革发展到底如何?政府许诺的利好政策是否都已兑现?投资者是否获得预期收益?特别是到底取得了哪些可复制、可扩散的“良种”?问号一串串。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可谓成绩斐然——新增企业1.26万家,超过以往20年的累计总数;新设外资企业1784家;中方对外投资总额累计23亿美元;开立5200多个自由贸易账户;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2000亿元,人民币境外借款发生191亿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发生387.9亿元;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平均缩短2至3天,平均节约物流成本10%左右;上海自贸区货物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比区外分别减少41.3%和36.8%。

  上海自贸区试验一年多来,虽时间短但取得的成功可复制推广经验不少。这集中体现在四大制度创新成果: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目前有27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其中,投资管理方面有13项,“先进区、后报关”等10项政策在全国推广;20多项比较成熟的经验正在加速复制。下一步还有18项改革事项、5项扩大开放的事项。

  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是上海自贸区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在国内的首创。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经验,都完全可以立即推广到全国和各个部门、行业。中国内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大部分行业都完全可以不要门槛。低门槛或者无门槛、严监管是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法宝”。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取缔准入审批,将政府职能完全由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是当务之急,更需要制度保障。因此,上海自贸区经验可复制到全国,尽快推广开来。

  一个基本思路是,无论上海自贸区一年多试点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多与寡,都应该大力扩大全国自贸区试点数量,都应该将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目的在于通过自贸区模式的快速复制推广,形成一个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大环境,倒逼全国全面加速改革开放步伐,这个意义既现实又深远。

  习总书记指出,要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接下来,自贸区扩围将会开始。据说,呼声最高的天津自贸区方案已获部委通过。天津这几年滨海新区建设成效显著,成为第二个自贸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又有消息说,广州、福建以及西安都在申请自贸区。这些地区各具特色,各有区位优势,申报自贸区都有其充足理由。

  不过,以笔者看,自贸区建设不能一哄而起、遍地开花,而应该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毕竟上海自贸区只有一年时间,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上的探索也仅仅是起步而已。因此,第二批自贸区试点应该重点考虑改革开放的基础、区位优势和代表性。比如:京津冀经济圈的天津、珠三角的广州、中部崛起的郑州、西部大开发的成都等都应该是可供选择之地。

  总之,只给政策不让利的自贸区模式最符合构建市场机制为中心的改革方向,应该刻不容缓地加快复制和推广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