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不必纠结“七”后面的小数点

特约评论员鲁宁

  截止到21日傍晚,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大体出齐。由于三季度GDP同比增幅放缓至7.3%,不及二季度之7.5%,以及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同比增幅只有7.4%,未达到人们期待的亦是所谓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锁定的7.5%,导致网路上担忧中国经济未来运行走势的声音再度响起,其中有些声音听来还比较刺耳,不作扎实分析厘定,无疑会无端放大压根就不存在的所谓“中国经济不行了”的虚妄之音。

  首先,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锁定增幅7.5%纯属误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年增幅是“7.5%左右”而非僵硬的7.5%。在全国“两会”团组讨论会上,我至今记得李总理对“7.5%左右”作过如下解释:若经济运行增幅低于或逼近7%,因为有可能影响到就业,我们将适当减缓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若经济运行增幅高于或逼近8%,我们则将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这段话的意思抑或说对今年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的操作理路,在中央政府层面既十分清晰,更充满了自信和底气。

  其次,众网友务必淡定地看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的大数已破56万亿元,且不说今年前三个季度7.4%的增幅完全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框定的“7.5%左右”之内,只说中国经济之巨大统计体量(真实体量至少比统计数据还要大两成以上----我国GDP只统计规模以上企业经营产出,工业类企业的统计口径是年产出2000万元以上,年产出2000万以下占工业企业大多数的工业产出皆未纳入统计口径,若算上这块实打实的大蛋糕,再把从未纳入统计口径的农民建房、小商小贩街头交易、居民装修新房、农民建造新房、街头农贸市场交易等都算上,被主动“遗漏”的大蛋糕无疑更大更厚实),前三个季度多增0.1个或下滑0.1个百分点,当真值得人们那么纠结和计较么?把话儿说到这份上,坦然之答案,当已在每个网友之心里了!

  还有,客观评价中国经济运行现状和未来走势,既要看到眼前之增幅,更要学会品味甚至“欣赏”7.4%增幅背后所隐藏的经济运行质量之可喜改观。这一趋势性改观始于2012年初,改观态势一年胜于一年,到今年上半年,习总书记已两次在正式场合将其概括总结为“中国经济运行新常态”。“新常态”新在哪儿?结合前三季度数据不妨作点挂一漏万之分析:

  其一,新在7.4%的增幅是在我们多年梦寐以求却屡屡未能达致的“有增有减”上。“有增”增的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产业、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计算机产业、软件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电商产业,以及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息息相关的高铁、城轨、城市供水、污水治理、公共交通等民生型基础设施的实体产出和投资增长上。前三个季度实际增幅大部分皆呈两位数增幅,少部分增幅虽不到两位数但依然高于宏观经济7.4%之增幅。“有减”减的是“三高产能”,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等等,这“三类产能”恰恰都系国家奋力调整结构的攻坚重点。若查阅国家统计公报之细目,这“三类产能”尽管在经济大盘中比重极大,但今年前三季度都愣是让其负增长。这说明,前三个季度7.4%的总量增幅,是在主动“有减有增”的基础上实现的,不但没有任何可“难为情”的,而且应当令我们感到由衷欣慰,它分明在告诉人们,持续的、力度越来越大、操作上日益娴熟的结构调整,已结出一串串可贵的果实,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必将在未来若干年间结出更可喜、数量更多之果实。

  其二,当人们习惯性地观察一个经济体是增长还是萎缩,全社会用电量、铁路货运和基础原材料消耗是增是减,通常确比统计数据更为直观。不过,循此得出的观察结果如果是正确的,它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该经济体是粗放式运行的。也即,这样的观察结论建立于经济运行本身的“旧常态”。现如今,经济运行已呈“新常态”,其最显性的特征是,淘汰“三高产能”带来电耗、能耗、原材料消耗的明显下降,拉动全球能源、铁矿石、有色金融和大宗原材料价格跟随下降(譬如铁矿石价格半年下跌近三成),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总成本大幅下降,物价管控难度相应减小,大伙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的观点是,这叫天佑中国经济也!

  其三,调整一国经济结构尤其是淘汰“三高产能”、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人和最为关键,能起到事半功倍之调整高效。何为人和?紧扣结构调整之语境和背景,它就是就业是增还是减?就业减说明该淘汰和该限制的产业调整出了成效,就业增说明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字号”产业在扎实发展。如此“有减有增”之后,今年我国前三季度实际新增就业人数已比全年新增就业总目标多出70万人。这是多么弥足珍贵的就业增长啊!它足以不容辩驳地证明两条:第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展是客观可触摸的,亦是超过各方预期的;第二,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整结构的操作思路和操作方法是大体符合实际的,习总书记所概括的“新常态”是客观真实的。

  遵循客观存在,我们还可以梳理出其四、其五乃至其N来,限于篇幅就此打住。综上所及,今年四季度包括明年上半年,随着一系列靶标清晰、目标明确、投向精准、定点发力、重点扶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抑之系列调整政策、举措之更深入贯彻实施,中国经济继续在“7.5%左右”的增幅基础上“提质增效”,难道不比单纯计较“七”后面的小数点波动更有价值么?国内舆论淡定一点吧,至少从当下看,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之预估,IMF、世界银行、联合国工经组织的看法比某些国内学者和网民要更客观、更务实、更看好!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