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封书法”背后是无敌的“长官意志”

特约评论员王传涛

  河南濮阳市南乐县境内的仓颉陵,是瞻仰造字圣人仓颉的陵墓。6年前,为了提高文化底蕴,当时的决策者在仓颉陵西侧的墙上,征集了国内上百位名人、将军、书法家等人的题字。不料,仅仅1年后,继任的县领导却将这些题字碑刻用泥土封在墙内。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县里管事的人以题字书法水平不高,不足以提高景区文化品位为由想要将其毁掉,但最终负责落实此事的人只是将其用泥封了起来。(10月16日中国青年网)

  仓颉陵西侧现有的题字碑刻书法水平如何,笔者没看到也不是行家无权置评。不过,倒可以通过网络公诸于众让天下网友品评,如果真的“有碍观瞻”,筛选淘汰一些也无妨。倘若大部分确属粗制滥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也是情理中的事,毕竟耗费了大量公款。但是,像这样“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显然不是应有的慎重态度。更何况,对于一些名人的书法,也不宜用专业的书法标准来衡量。因此,全部毁掉推倒重来的做法,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前人栽树”的下一句是什么?典故中的答案是“后人乘凉”。然而,现实之中的答案却应该是“后人砍树”和“重新栽树”。这种现象,在当下官场之中非常多见。只要这树长得不合后继领导的审美情趣,或不是后继领导喜欢的类种,这树就一定要砍掉。发生在河南南乐县仓颉陵的“泥封书法”一事,在笔者看来就是这样的事情。

  国内百位名人、将军及书法家的题字,因为现任领导认为“题字书法水平不高”就将其毁掉,此事将一些地方官尤其是主要负责人无所约束、放荡不羁的“长官意志”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者,这似乎是在打上任领导的脸,明摆着说,前任领导做的事就是垃圾;二者,在相传创造了汉字的仓颉陵墓,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毁字”行动,本身就是对汉字、书法以及艺术的一种凌辱——无论这些字的艺术价值是高是低,个别官员总有评判其美丑、决定其去留的权力。面对这样的“全盘否定”,有些事理或许真是我们这些市井小民无法理解:给前任领导留点面子,难道不好?不掺和景区的事,岂不少一些烦心事?不给景区工作人员增加多余的劳动量,难道不足以显示领导的权威?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朝令夕改的文化工程或文化项目,在我国并不少见。比如,安徽淮南市委原书记方西屏,怀疑在建的“观湖国际”(酒店)挡住风水,于是强令拆除,2012年7月才动工兴建的“观湖国际”,到2014年3月就被爆破拆除。再比如,今年6月,云南河口斥资2.7亿元建设的“文化长廊”在建成3年后,又花费3亿元拆除。在广西柳州,斥资7000万元建设的柳宗元雕像建成后将高达68米,可以360度旋转,可这座被称为“国内最高的人物铜像”的项目尚未建成,9月起就已被拆。事实上,这样的故事和“事故”,在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泥封书法”,更多的是对精神与艺术层面构成破坏或强奸,与当地百姓的生活甚至是公共利益没有多少直接关系。但是,后任领导全盘否定前任领导上马工程的事,就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财政浪费,虽然在名义上“拆与建都能创造GDP”,但这些GDP体现在实物上,往往是数不清的工业垃圾。

  “泥封书法”见证了地方长官在艺术领域的跋扈,个别官员对于决策的随意,有时往往令文化失去评判标准,也容易失去发展方向。而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就必须对官员个人的权责做出更为细致的约束和规范。要让一些习惯于插手景区经营管理的个别官员明白,书法艺术不是权力把玩的玩偶。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