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之争当摈弃门户之见与意识形态化

特约评论员赵强

  关于中西医的争论由来已久。而近日,有人则把“战火”烧到了中医诊脉验孕这个话题上,这个人就是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以下简称为“阿宝”)。此前,他曾公开表示“中医是伪科学”。这次,阿宝愿出5万元奖金发起挑战,以随机盲法测中医脉诊准确率是否能超80%,同时欢迎“爱好科学的土豪”增加奖金。目前,“挑战赛”奖金已在部分网友的赞助下追加到了10万元。阿宝发出挑战不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杨桢应战。双方正在商量挑战的具体方案,初定由32名育龄妇女协助参与测试,杨桢与参试者之间用布帘遮挡,仅根据诊脉结果来判断参试者怀孕情况。其后,成都老中医吕即来也通过微博报名参加。(10月13日《华西都市报》)

  今天,即便到专门的中医院,医患双方都不会同意以“诊脉验孕”的方法去确定有没有怀孕。亦即说,本来不用别人去挑战,“诊脉验孕”无论是在中医还是在西医那里,都是门已经被淘汰的“技术”。现在熟练掌握这门“技术”,除了迎接“挑战”,也还真的没有必要耗费更多精力去学习。这就好比西医有了更多更有效的办法,就不必有病就求诸于“万能”的“放血疗法”——身为西医的阿宝想必也没有掌握此种在十九世纪还颇为流行的西医“技术”。而今天,也没有人会以“放血疗法”去论证西医是伪科学。

  因此,以部分代替全部,以过去论证现在,发起“诊脉验孕”的“挑战赛”本身并不公平,甚至根本就是个“陷阱”。“诊脉验孕”无论是否准确,都不能证明中医是否科学。实际上也根本就没有先验的或者绝对的科学,科学本身就是人类知识的积累与改进。用一项在实践中几近淘汰的技术方法,去论证中医不科学,几近儿戏,不是挑战,更像是挑衅。就像在某些爱国电影中经常看到的场面,恃强凌弱的洋人,硬生生逼着爱国义士鼓起硬气功,去接受子弹的“挑战”。此番接受挑战的老中医们,未尝不明白此间道理,但中医背后其实是国学,多少讲究气节,明知不可为而为——正如一位中医所言,以往遇到这样的事,只笑笑而已,但如今闹得举国关注,不应战则当真以为中医无人了!至此,“诊脉验孕”科不科学已经不重要,阿宝们掀起的舆论关注,已经对中医的公信力构成威胁,中医应战,不为钱财为名誉,颇有古风。

  可是,“诊脉验孕”,中医赢了又能如何呢?能治阿宝一个寻衅滋事罪吗?那也不能证明中医是响当当的科学。何况,这场轰轰烈烈的挑战赛,可能根本就通不过核准而夭折。而历数近年来的中西医之争,无不陷入无谓的门户之见,甚至演化为站队式的意识形态化的争执,于医疗科学没有半点裨益。

  中西医纷争由来也久。众所周知,现代科学肇始西方,于医学领域,西医自然先天独厚地成为科学化身。而在中国现代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时代,中医因为其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因而成为被否定被革命的对象——在日本学医归来的鲁迅先生对中医的憎恶,至今还是反西医派的有力论据。在那样的时代氛围中,批判中医,不仅是门户之见,更避免不了意识形态化的因素。

  这种格局影响至今,更有机制的原因。今天,我国实行的是中医、西医并重的“双轨制”——中医与西医由此专门化,虽说也提倡中西医结合,但中医西医对垒的形势在分配公共医疗资源、争取公众信赖、获得医疗市场份额等诸多方面不可避免地更加凸显竞争之态。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很难令中西医真正相互尊重、包容、融合,相互攻击、否定、分裂的摩擦几率更大。科学,往往在争执中被当作正义的旗号而不是科学的解决办法高高举起。因此,中西医之争也就再次陷入意识形态化。

  相反的情形是邻国日本的历程更有启发性。现代化后的日本曾全盘否定他们称为汉方医的中医,实行西医单轨制。但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医学界发现诸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一些老年病,西医也是束手无策,这又回过头来求助于汉方药。目前,在现代医药科学的帮助下,日本汉方药研究再度春风,越来越多的汉方药得以承认与应用。这也再次证明,科学是在不断的再认识中发展的,知识的积累与历史的继承不知会在哪一天需要的时候凸显其重要。

  而反观我们面对的中西医之争,往往是口水之争,意气之争。中西医要以擂台赛的形式来较高下,说得不好听,是双方都无力拿出领先的医学新成果从科学的角度去说服对方。在争执中,不但浪费了彼此的精力与时间,更加深了彼此成见,加大了中西医的裂痕。如无足够警惕与改观,则无法从彼此的经验中汲取营养,更无望在合作中滋生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医疗成果。由此而言,发起挑战的不义,应战的不智,火上浇油起哄的不道德——这样的“挑战赛”尽早消停了才好。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