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亦是人权发展之梦

特约评论员邓海建

  9月17日,北京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开幕式在首都大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梦--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人权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共100多人出席论坛。(9月18日新华网)

  人权,意即“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马里旦说,“人权的哲学基础是自然法”。不管哪种学说与流派,生命、自由、平等、发展、财产、尊严……人权的内涵与外延,也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迁。当然,正如以《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权宣言,承认并肯定了人权的特殊性,指出实施人权原必须考虑国家的特性和地域特征,以及不同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一个共识是,考量一国人权的发展,不能以一种坐标系来评判。

  这些年,继“人权”入宪之后,尊重和保障人权又相继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等重要文献。高调尊重并保障人权,这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的新范式。人权是个宏大的政治概念,在中国,亦是新常态下的民生表达。

  今天,中国人权寓意为何?下面这段深入浅出的家常话,也许足以画龙点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让每个人都能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人权视角观之,还有什么形而下的目标,比之更贴近大地呢?

  正如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所言,“中国梦的深厚渊源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中国梦是包含着人权理念、人权诉求、人权价值观的社会目标和愿景。”这话如果具象化,也能找到诸多注脚。譬如在生存发展权层面:2013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的较低水平,低于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全球6%的平均失业率。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注重均等化和普惠化,公共文化资源更加注重向基层社会输送。

  譬如在政治民主权利层面:2013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实现了城乡按照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拍蝇打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法治中国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依法治国,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贯穿于立法、行政、司法各个环节。

  譬如在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层面: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援助,在减贫、粮食安全、贸易发展、危机预防与重建、人口发展、妇幼保健、疾病防控、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面对埃博拉病毒的肆虐,中国派出多个公共卫生专家组,并提供大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自1990年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至今,中国已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2.5万余人次,是联合国所有维和出兵国中派出工兵、运输合医疗等保障分队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

  富国强民,是中国梦,亦是人权之梦。在看到人权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当看到,中国同样面临着各种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邪教组织的非人道恐怖威胁,人权保障也面临着同样严峻的内外部形势。人权答卷永远“在路上”,奋斗无穷尽,发展无极限,人权保障的制度化、人权福利的显性化,亦是践行中国梦的重要篇章。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