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前“先沟通”:没剧本的演员不是好官员?

特约评论员佘宗明

  网上曾有句流行语:生活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其潜在含义也即,生活经常不按套路出牌,很多时候,也容不得我们事先排练。可河南省体育局宣传处长袁军,显然不懂这道理,否则也不会口出“雷语”,沦为笑柄。

  事情由头是,因漯河高中被曝出今年74人高考获体育加分,引发广泛质疑,央视记者对袁军采访,问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审查具体由谁来做”,他犹豫了一会说“能不能你问之前咱先沟通沟通?”。这甫一播出,就遭网民强势围观,他也因此在网上“蹿红”。

  面对采访,不是直面质疑,不是从容应对,而是尴尬失语,支吾了半天后,还反问记者能否事先“沟通沟通”,个中情状,岂一个“懵”字了得?无怪乎,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时间也从“加分疑云”转向官员“雷语”,很多人就此打趣:“没有剧本的演员不是好官员?”“咋啦,台词没设计好就上镜?”“‘沟通沟通’是几个意思?”……而虑及涉事官员的具体职务范畴,其窘态愈发让人啼笑皆非。

  乍看上去,当事官员的临场反应有些荒诞:依常理看,继本溪“神校”后,漯河高中也因加分人数众多、疑点丛生而聚讼纷纭,而连带着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必然还有当地相关部门,在此情境下,有关方面理应正视问题、摸透情况,并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在镜头面前无言以对,还要求采访前先沟通,说明连起码的功课都没做好。更何况,“二级运动员资格审查由谁来做”的问题,本就属于体育部门辖下事务,对涉事官员来说,回答起来又有何难?

  可就是这么一个问题,遭遇了官员袁军的“反客为主”式诘问,从现场情境看,他当场提出“先沟通沟通”的要求,有些“顾左右而言他”、岔开和转移话题的意味,也内含着对记者犀利发问的不满与回避。

  细想起来,涉事官员躲避媒体追问、舆论监督的“鸵鸟姿态”,倒也不算突兀:要知道,当下某些地方、部门接受采访,确实有着所谓要求“先通气”的惯例,对部分官员而言,也习惯了依己所需的“定制”式监督--通过提前沟通,让采访内容控制在“能报道”范围内,同时也能备好台词、照本宣科;另一方面,对该官员来说,“二级运动员资格审查由谁来做”也挺“敏感”,它或击中内部要害,若贸然表态,很可能属自揭家丑、“说错了话”,容易妨害自身利益,甚至惹得上面不高兴,所以与其正视不如装懵。

  毫无疑问,要求采访前先沟通,是种“宣传本位”的观念误区,也是对舆论监督的蔑视与抗拒。某种程度上,涉事官员的回避态度,也是种掩耳盗铃,侧面印证了公众“此中必有猫腻”的想象。试想,若非存在问题,他又何至于失却淡定,支支吾吾?

  都知道,特长加分异化,会侵蚀高考公平的底线,故而从加分项设置到特长考核、资格审查,都应恪守规范,拿捏好分寸。作为审查端的责任主体,也即各地体育部门当把好关口,避免它沦为“特权加分”。也正因如此,漯河高中的体育加分激起质疑后,当地体育部门很难进行责任切割、划清界限。

  实质上,依照国家规定,对运动员等级资格的审核,是有一套缜密流程的:须对申请书、秩序册、成绩册、参赛证等进行审核,再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公示,公示之后再上报省体育局进行审核批准发放,发证之后,还要上传到国家体育总局的网站,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从现状看,河南当地有关部门显然有失责之处。而这,或许也是涉事官员没底气正视问题、坦承真相的因由所在。

  说到底,涉事官员要求“采访前先沟通”,是种未经彩排的官腔,也是那种“靠脚本应付审查采访”的“官”念沉疴的外现。而透过这,公众还应看到掩藏其下的“潜台词”,那就是当地高考加分中必有“腐败线索”,亟待深挖和严查。

网络新闻联播微信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