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规苛律为何禁不了权力道场?

特约评论员邓海建

  2014年7月2日,昆明,日前,有居民反映矣六街道办子君社区主任张荣因父亲去世大办丧事,包下社区内3个客堂摆宴请客,每餐400多桌,就餐人数上千人。目前,官渡区纪委已介入调查。(7月5日新华网)

  一些地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歪风,真的像吃了广告里的某种口香糖,简直就是"再也停不下来"的节奏。

  数字最有发言权:2014年5月26日,中纪委发布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违反八项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979人,其中因大操大办婚丧喜庆受处分官员达1300人,占10.9%。这其中包括2名省部级、74名地厅级干部。有媒体梳理中纪委通报的数据发现:去年9月至今,在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类型中,"大操大办婚丧喜庆"这一类别的"案发率"稳居第三。

  客观上说,类似昆明张主任这样的排场与规模,确实并不多见,很有点冲吉尼斯纪录的意思。当然,中国人自古讲究礼尚往来,不排除当事人交际面广,平时交出的人情账单多,遇事办宴席的回报率自然水涨船高;加之早在《左传》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当事人化悲痛为操办的力量,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此外,不少人认为,根据《公务员法》及《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街办主任可能连"官儿"都算不上--于是就出现下面这样的现状: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称,"操办婚丧嫁娶事宜的相关规定只要求到乡(科)级副职以上干部,而未要求到社区,所以街道办并没有要求备案"。

  这些说法看似有理有据,腔调十足,不过,显然经不起逻辑的推敲。

  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是中央和中央纪委三令五申严厉禁止的,也是当前大力查处和曝光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之一。诚然,"严禁大操大办"的法理依据出自《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看起来,不是党员、不是干部身份,就可以有了法外豁免权。但早在上个月,中纪委官网专门刊登了一篇《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文章,强调对"大操大办"适用范围的时候,特别提醒"村居干部不应降标准"。这里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村居干部看似没有公务员身份、甚至也不是党员,但在民众眼里,从来没有"不拿豆包当干粮",他们言行举止的"观感指数",直接濡染并呈现给民众中国官场风气;二是村居干部掌控实权,往往身份复杂,尤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因拆迁或引资等程序繁杂,他们甚至成为贪腐要案的"高发区"。有权,自然就要受监督。

  正因如此,中央纪委提出六条标准来判断是否涉嫌大操大办:一看是否使用公款;二看是否使用公物,如公车等;三看是否使用公产,如免费使用礼堂等;四看来宾中有无管理和服务对象,是否收其礼金礼品,特别是有无借机敛财;五看来宾中有无使用公物;六看是否影响他人休息、破坏环境。对照而言,当事人在丧事操办中,起码有明显的几个违规细节:一是"摆宴席的3个客堂相隔不远,其中一个门头上写有'子君彝族小学'字样;二是丧事现场停有不少执法车辆等公车;三是上千人的规模已经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此事真相如何、怎样定性,自然有待地方权力监督部门跟进回应。但值得反思的是,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各地出台的领导干部婚丧嫁娶禁令达数百个,各种"报告制"、"限礼金令"、"限客令"不一而足,但为何治理成效却显然无法媲美于治理公款吃喝?

  论说到底,恐怕还是两个原因:一是风俗难移。尤其在不少基层地方,婚丧嫁娶中的不良习俗根深蒂固,顶风违纪也不鲜见。二是治理暧昧。有分析指出,中纪委通报的数据和案例表明,违反婚丧嫁娶禁令的官员以乡镇级居多,约达80%以上。这里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规定适用与否的纠结。如果不能厘清何为"法内之地",大操大办恐怕更难禁绝。

  所谓乱世重典,面对屡禁难绝的权力道场,惟有无分大小轻重、一律纳入监管与问责的笼子,"礼金敛财"的权力勾兑术或许才会真的烟消云散。

1111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