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当和美国比什么

特约评论员赵强

  据媒体报道,中华医学会最近被审计署曝出通过召开学术会议,两年违规收取医疗企业赞助费8.2亿元。对此,卫计委一位项目主管说,办会是为促进学术交流,可办会也需要钱啊,政府不给,只好找企业赞助,这是跟美国学的。

  其实,审计署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中华医学会之所以敢于并且能够敛财,是依仗其“所在部门影响力”。其采取的“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如果剥去其“所在部门影响力”的遮掩与庇护,哪一条都够得上是违纪违法。

  但是,“身在此山中”的利害相关人却并不这么看。卫计委的相关人员认为这样做,首先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办学会,政府不给钱,就只好自己“找米下锅”;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更认为开会的次数“太正常了”,收取的赞助费也不算多:因为下属80多个专科学会,每年开两次会,就不止160个学术会议了;而某些个人,一次都能拉来2个亿的赞助。后面一个数据,还是某药企透露的,他们也“真心觉得8.2亿不算多”。

  果真“多乎哉不多矣”吗?不仅审计署发布的报告不这样认为,公众与舆论也不这样认为。站在依法行政的立场,违规违法的收费,有一件都算多。公众舆论更会联想到,以医学权威自居的中华医学会与药企相互勾结,其相互利益输送,必然会增加医疗成本,最终的买单者会是公众,甚至在金钱买断与腐蚀下,医疗安全难以保证。

  即便没有必要忧虑忡忡,我们也要问一句:设立了如此多的挂靠组织,主管部门平时又有多少人力和精力对其进行监督而保证其不违法,不失控呢?此外,学术交流并非一定要开会,发表学术论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交流方式,况且,现在还有更为便捷节约的网络会议形式可以采用。

  这么多发问,比较讨人嫌,会被认为是迂腐的书生之见。因为,既然发现或者说发明了开会可以挣钱的生财之道,那么,会开得越多,好处越多,能开的会不开,那才是傻瓜吧。事实上,也有这样的趋势:2012年至2013年两年被查出开了160个学术会议,而在中华医学会及其专科分会、杂志社和音像社的2014年的工作计划上,今年要召开的各类学术会议共计371场!会议翻倍,收入预计也会翻倍了吧。至于有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下属机构,或者是又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解之题。

  而药企也乐见有这么多会议,去获取与其产品营销有决定影响的人物的交流机会。虽然会议费用旁人看来昂贵,但只要做成一笔大买卖,则必定物超所值。所以,一般的中小企业,想进入这种会议,还不一定有资格和机会。因此,中华医药学会旗号下的会议,就成了医药界权威与权力势力,和大医药企业的联谊会:交流着感情,输送着利益——与学术交流倒不一定有多少关系。

  对此,公众也看得很明白,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行业协会:实际上是“二政府”去敛财,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暧昧关系让协会获得稀缺的准权力而形成垄断,双方之间的利益输送更成为权力失范的基本表征。因此,类似行业协会的敛财能力,并非完全因其在学术上的权威,而更多是因权力的辐射力而衍生,违规违法的敛财方式,实质上是在将政府权力变现,如同当初的牙防组一样,是在消耗政府公信力。

  固然美国也有类似的社会组织依靠企业赞助生存与发展,但如果只学来了其敛财术,而没有事先剥离、厘清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说得好听点是买椟还珠,说得难听点是“学坏容易学好难”。此外,美国类似的学会获取的企业赞助,大多真正花在学术交流,或者转而赞助在学术研究上了,中华医学会敛取的巨额经费都去哪儿了,不妨也摊开账本,比一比。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